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宋胆>第168章蛟龙出海大宋归来2合一
如传统福船,但绝对是横渡大洋的利器。

而也是这个时候,美洲大宋在付出近百艘海船、数千名水手的的代价之下,终于在无数次的冒险之中,寻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做为渡洋中继点。

那是一片美丽的群岛,岛上生活着淳朴善良的印第安土著,盛情地款待了海外来客。

他们当地土人管这里叫——火奴鲁鲁,也就是后世的夏威夷群岛。

于是,宋人在夏威夷群岛的最南端,也就是后世的夏威夷岛,建立了哨站和补给点。

至此,大洋中心补给点和飞剪船的问世,使得大宋离横渡太平洋又迈进了一大步,几乎是马上就能见到家乡的海岸线了。

而此时,离赵维离开美洲,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

不出意外,可能海娃从日本回去的船队还没到巴拿马,而从巴拿马回到大宋的探险船已经在安南靠岸了。

只不过,运气并没有永远眷顾大宋。他们不知道,从夏威夷到东亚的这段距离才最凶险的。

从这里,如果向西直行,或者向西北方向斜插,就可以撞到中原的东南沿海地区或者日本。

但是,这一路都是逆风,而且正好受夏季热带风暴的影像,天气恶劣。

而大宋的远洋牵星术一但在风暴中迷航,那基本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所以,大宋探险船选择向夏威夷西南方向前进。由于北赤道暖流的缘故,无论风向和洋流都是向西飘的,减小了迷航的风险。

可是,他们不知道,越靠近赤道,越是危险。一个不小心就撞进无风带,成为飘荡在赤道之中毫无动力的死船。

飞剪船再快也是帆船,没有风就没有动力,只能随波逐流。

也正是无风带的难题,整整耽误了美洲大宋两年的回家之期。

......

时值,大元历,至元二十一年,宋历祥兴七年五月。

赵维正在钓鱼城里,眼巴巴地盼着美洲大宋来人。

而在狂风涌荡的海夜之中,两艘如飞梭般的巨舰正迎着狂风,踏夜前行。

没错,顶着风,迎着浪,逆势而上。

此刻若有旁人在此,定会惊呼,“这两艘飞梭巨舰居然没涨帆!?”

是的,光秃秃的五根大桅杆上没有起一片风帆,也不知是如何逆行如飞的。

事实上,船不但可以无帆自动,而且根本就没有尾舵!

此时,海娃正赤裸着胸膛,披散着长发,钻在底舱之内,高声呼喝着什么。

“老少爷们!”

“嗨哟!”

“加把劲那吗...”

“嗨哟!”

“使劲瞪那吗...”

“嗨哟!”

“就靠岸那吗...”

“嗨哟!”

随着海娃激昂的号子,底舱两侧,近两百个赤裸汉子齐刷刷铺满底舱,他们嗨哟应和,两手搭在扶梁上,脚下的连轴踏板踩的更是卖力,带动船舷两侧二十个水轮桨,飞速旋转。

这是大宋最新式的“飞剪轮式大帆船”,专为通过赤道无风带而设计。

是在原本飞剪船的基础上,于船舷两侧各装十个人力驱动的轮式飞桨。有风时张帆而行,无风时则由水手踩桨驱动大船前进。

至于这种轮桨技术,也不是哪个船工的高超创意,而是大宋早就成熟的现成工艺。

早在北宋时期,行于江河湖泊的轮桨船就已经是盛行天下。

南宋初年,杨幺作乱,纵横八百里洞庭湖,凭借的就是比宋廷还要先进的轮桨船,那可是内河轮式船的巅峰。

据说,杨幺船队的轮船长近四十丈,左右共装三十个左右对称的巨型轮浆桨。

而侧的轮桨,正常驱动之时在底舱之中是连结是在一起的,保障左右桨叶转动一致,船不偏航。

而大船需要转向之时,舵手会断开左右连接,达到一面划的快,一面划的慢,或者一边不划,另一面飞划的状态,以此来实现转弯。

甚至紧急之时,可以让一面顺划,一面倒划,达到如同后世坦克调头一般的原地转身。

所以,这种船不需要尾舵,只靠轮桨就可实现比有舵帆船更为灵活的效果。

唯一的问题就是,轮桨船之前一直应用于江河槽船,放到海船上使用难度很大。

因为海上风浪大,海船吃水也深,很难调节轮桨在海船之上的位置。

安装的位置过低,则整个轮桨都没入海中,效率大减的同时,驱动舱也容易进水。

可是放的太高,又容易整个露在海面之上,失去了作用。

就算安装在正正好好的位置,可是对船支的配重也有极为严苛的要求,船轻浮上来,船重则没进去,大大的制约了海船的载重能力。

但是,通过大宋匠人们两年的不懈怒力,终于还是克服了难题,最终给飞剪船装上了风火轮。

他们巧妙地给飞剪船增加了一个“配重舱”,类似后世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船轻的时候,向舱中注入海水,让船体下沉一些。船太重,就把海水排出去,轮浆浮起来。

这样一来,二十组轮桨始终能位于一个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功效。

而且,在度过无风带之后,还可以把配重舱清空,使得轮桨整体露在海面之上,用风帆驱动帆船。

这样一来,轮桨不在水下产生阻力,又可加大轮桨箱对航速的阻碍,可谓绝妙之法。

像今天这样的风暴天气不适合张帆,轮桨依旧可以发挥最大效用,操控帆船,逆风而行。


状态提示:第168章蛟龙出海大宋归来2合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