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空战之王>三百三十六 用兵之道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德国人果然有准备。

周至寒在空中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在梅塞施密特还是俯冲时就大声提醒盟军飞行员:“21—40号所有人不要惊慌,将战机的高度降到2600米以下,在低空跟他们缠斗,离地面低于3000米,梅塞斯密特就不敢俯冲,我们就用这办法逼德国佬下来。”

由于梅塞斯密特全部占据高空优势,如果让20名盟军飞行员执行向后翻滚破解梅式的俯冲,很有可能会被别的梅机捡漏。

在机动中改出的战斗机防护能力最差,最容易遭到攻击,飞行员在改出时视野受到限制,战机正在改出的状态中遭到攻击,很难做出有效防御机动。

听到指示,20名飞行员立刻执行,不慌不急的将战机的高度下降到2500米以下,现在他们已对这位总指挥心悦诚服,命令下达,立马照做。

这20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当中至少有一半已经成为王牌,无论是单兵实力还是团队作战能力都很强。

果然,30架梅塞施密特俯冲到了3000米高度,便开始改出机头。

德国空军技术部给出梅机俯冲的安全数据是3500米,离地面高度低于3000米,战机有坠落危险,因为梅塞施密特从高空俯冲下来积累的能量巨大,操纵杆异常沉重不但很难改出,还有拉不动杆的大几率出现,方向舵的灵敏度也会大打折扣,战机在俯冲中一旦改不出,便逃不脱坠毁的命运。

梅塞施密特从空中俯冲下来速度可以达到惊人的610公里,在低于3000米的高度,八成以上飞行员无法将战机改出。

战术奏效!

见梅塞斯密特从俯冲中改出,21—40号编队另外16人立刻对这位总指挥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是一个简单的下降高度,就轻易破坏掉梅塞施密特的俯冲,这就等于让梅塞施密特的性能打了个不小的折扣。

哦,对了,还有那个反向翻滚破解梅塞施米特俯冲的办法,救了很多盟军飞行员的命,据听说也是这位中国人发明的。

他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天使吗。

30架梅塞施密特如果愿意在空中盘旋一天,盟军飞行员也乐意奉陪。

所以在俯冲中改出后,郁闷的30名德国飞行员立刻推杆,准备进入3000米高度以下战斗,可恶狡猾的英国佬可以在低空盘旋到油量用尽,但他们不可以。

此时东方天空逐渐放亮,海平面上出现圆形光晕,四周的云朵变成了暗红色,海水的颜色暗紫,太阳就要跳上海面,从英吉利海峡赶过来的船只越聚越多。

在空军以及地面炮火的保护下,一两个小时前就排队进入海里的英国士兵们首先开始登船。

士兵们似乎嗅到了今天将是他们最后的离开机会,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跳入冰冷的令人窒息的海水里,朝深海区的舰船游去,水面上布满盟军士兵的尸体和各种各样的战争垃圾,士兵们每前进一步都要推开同伴残缺的、被海水几乎浸泡成圆形的尸体,无论是体力还是心力,都得付出很大的代价。

几万名法国士兵在外围拼死抵抗德**队猛烈的进攻,英国人是来帮忙的,就是撤退也只能让英国人先撤,为了法兰西最后的尊严,他们必须死战,为英国人留下生机。

在战役的最后关键时刻,很多法国士兵在最后关头发起了死亡反击,他们高呼法兰西万岁,抱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拼死向德军阵地发起集体冲击,来抹去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所遭受到的屈辱。

其中,法军的第137步兵团第1营,他们此前面对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一直坚守在布而堡,打到最后只剩下50人被德军包围,于是他们怀抱上了刺刀的步枪,高呼法兰西万岁,跳出战壕,集体向德军的装甲部队冲锋,几分钟后,全军覆没。

忽然,30名梅塞施密特飞行员的耳朵里,传来第jg52联队第6大队指挥官莫尔哈特.冯.贝内克少校急促的声音:“见鬼,所有人立刻向四周散开,空中有英国战机,所有人立刻向四周散开,英国佬正在俯冲。第51,52中队报告你们的位置,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进入指定的攻击位置?”

不用指挥官说第二遍,30个德军飞行员立刻向四周散开,他们已经看见了从空中俯冲而下的喷火和飓风战斗机的炮口杀气腾腾,很多人忍不住大骂,帝国空中战斗机群的反应,为什么每次都落后英国佬。

周至寒驾驶a214号喷火在一万米空中,把方圆30公里之内的空域观察的清清楚楚。

除了背对英吉利海峡这侧之外,另外三面都有德军轰炸机向这里飞来,黑压压的至少得有一百多架,德国人嗅到大撤退的落幕,大举进攻,看样子他们留给盟军的“情报”是假的。

周至寒暗自有些担忧起来,因为在大批轰炸机群身后,有几个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群也正在朝这里赶来,前天与他们交过手的第jg52联队的第9、21两个中队离此还有几公里,jg51联队的两个中队在也在向这里赶来,离此大约10公里。

在15公里之外,是大名鼎鼎的秃鹰军团,至少得有60架战机。说不定那个如日中天的小胡子阿道夫.加兰德少校就在其中。

德国人是有备而来,他们肯定已经获知,今天将有大批英国运兵船前往敦刻尔克,应该已经从中看出端倪。

要命的是,盟军的情报出现失误,大部分战斗机和飞行员都处于休整状态。

所以,周至寒命令,第1—10号战斗机出动,趁


状态提示:三百三十六 用兵之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