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过来扶起了李侧福晋。
一片混乱中,弘昐还在呕吐不止——身边围着的几个小太监刚才以为是风寒,如今听说是痘疾,顿时吓得不敢近身。
连带着旁边几个婢女都面无人色地抬起了衣袖掩住口鼻,连看弘昐一眼都不敢看了。
痘疾就是痘疹、痘疮,传染性极强——得上的人,就算不死也要去了半条命。
就算侥幸在阎王爷手下逃出一条命,痊愈之后,依然多多少少都会留下疤痕,于颜面大大有损。
譬如当今万岁爷,当年刚出生时,正值痘疮在民间大大流行。
万岁爷被乳母孙氏抱出紫禁城,进入北长街北口的福佑寺隔离,等到京城的形势有所好转,这才回到了宫中。
但是痘疾年年有。
万岁爷长到两岁,依旧没有躲过痘疾。
所幸他身子板强健,总算保住了性命,但也在脸颊两侧留下了浅淡的痕迹。
也正因为如此,万岁爷对痘疾之厉害心有余悸,还特地设立了查痘章京。
“查痘章京”是个官职名称。
在这个位置上的官员,不负责别的,就只干一件事:查痘。
从八旗军民扩及到京城里的老百姓,还有出洋贸易者、来京的外藩,一个都不能放过。
一旦发现可疑的症状,查痘章京会立即派人去将疑似感染者进行隔离,迁移单独的场所,以避免痘疫病毒进一步扩散。
康熙帝因为早年得过了痘疾,所以有了终身的免疫力,但是痘疾的阴影依旧笼罩在皇子皇孙的头上。
譬如太子,就曾经被传染过痘疾,幸亏存活了下来。
康熙十六年的时候,康熙在热河巡查时,发现这里不但是连接京城和蒙古高原的咽喉之地,而且有利于隔离痘疫,于是他立即下令建造一座行宫。
这一建就是二十多年,如今已渐趋完工。
……
四阿哥在宫里,刚刚出了门。
福晋身边的小太监急赤白脸地赶过来,扑通跪下,一边喘气,一边还记着福晋的嘱咐,没直接说出来,只说府里有急事,福晋请四爷赶紧回去。
苏培盛看着不对,上前就催促那小太监道:“到底什么事儿?”
那小太监一时绷不住,终于哭丧着磕下头去,说李侧福晋的大阿哥得了痘疾了,福晋已经请了太医了,这会儿
四阿哥听了“痘疾”两个字,颜色刷地就变了。
要命!
紫禁城的皇子皇女们,尽管从生下来就锦衣玉食,有成群的乳母嬷嬷精心看顾呵护着,仍旧存活一半,夭折一半。
这死去的孩子中——有不少就是被痘疾给带走的。
更何况弘昐还那么小!
他怎么扛得住?
想到那一日,小小的弘昐在跑马场,低下头攥着两只小手,无助又努力掩饰的样子,四阿哥心里就是一痛。
他黑着一张脸,一伸手把挡在面前的苏培盛拨开,连马车都没来得及坐,夺过旁边侍卫的一匹高头大马,翻身上马,就往皇子府方向疾驰而去。
苏培盛在旁边,急声挥着手就对旁边侍卫道:“快!快!去跟上四爷!”
马儿在贝勒府门口一声长嘶,立住了脚。
福晋身边的奴才在台阶上张望着。
看见四阿哥来了,几个小太监都迎上前来。
四阿哥从马背上跳下来,大步流星地就往府里直接去。
李氏院子里,一股熏腾的浓烈的药味儿,福晋正在院子里来回走着,不敢进正屋去。
她一抬头,看见四阿哥回来了,连忙上前去拦住他就道:“爷当心些!”
四阿哥伸手将福晋的手从自己手臂上挪下,沉声道:“我幼时已经种过痘,无妨。”
他一边说,一边就抬脚往里走。
屋里的婢女们已经都用帕子紧紧地蒙住口鼻,李侧福晋却没有。
她只是一动不动地坐在床头,一手紧紧握着弘昐的小手,另一手攥着打湿的帕子,一点一点给儿子润着干涸的嘴唇。
四阿哥大步走到了床前,李侧福晋听见动静,回过头来仰脸看见四阿哥,顿时哽咽道:“爷!”
四阿哥过去,就看床上的弘昐,颜色烧得红扑扑的,双目紧闭着,小小的拳头攥成了紧紧的一团。
四阿哥鼻子一酸,低声道:“弘昐,阿玛在!”
弘昐就像压根儿没听见似的,只是小手攥紧了额娘的手,稚嫩的嗓音又低又哑。
他很痛苦地从唇齿间吐出一个字:“疼……”
四阿哥上前去,掀开了儿子的被子,就看见弘晖身上果然能见到细细碎碎的颗粒、颜色泛着淡红,
太医见四阿哥回来了,赶紧就过来行礼,道大阿哥这是“血已经给大阿哥用了清热活血汤、调元助浆汤等,尽力让痘毒不要内陷不发,早日透喜才好。
四阿哥紧皱眉头问太医道:“如今是冬日,痘疫应当不易发,更何况京城之内,如今并无痘疫。”
太医跪下道:“四爷,痘疾年年都有,此病凶险,又常常隐匿。”
四阿哥沉默不语,转头看着床上的弘昐。
那太医见他不问话了,小心翼翼就又对李侧福晋道:“痘疾易染,贝勒爷在宫中阿哥所时,已经种痘,如此无妨,但您还是稍作回避的好。”
他话音刚落,李侧福晋咬着牙就道:“我哪里也不去,就在这儿看着大阿哥!”
太医不再多说,转头便去指导煎药。
四阿哥坐在儿子床边,给儿子掖了掖被角,又摸了摸弘昐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