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朱红大门前,姜明等三人越过门槛,径直迈入御书房。
迎着投射而来的数道目光,缓步走在冰冷清亮的金砖上,三人行至正前方御塌前,姜明先是看了眼身旁的凯莎,然后抬脚往前迈了一步,对着端坐于御塌上的中年男子,轻抬右掌作个道礼,而后微微颌首,说道:“姜明,携道侣凯莎,弟子莫山山,见过陛下。”
以姜明为中心,清晰的声音在四周墙壁与玉柱之间来回荡漾,明亮的烛火摇曳,把脚下冰冷的金砖倒映出他的直挺身影。他站的很直,犹如扎根在岩石缝里的青竹,又似大明湖底的那些不屈顽石,只需一眼便能感受到其流露出的浓厚意味。
第一时间,凯莎转头看了姜明一眼,可她并没有说些什么,依旧保持着沉默,但沉默本身就是回答。
御塌上的唐皇李仲易并没有什么惊骇之色,只是在看了眼凯莎后,缓声说道:“上次见先生之时,还是春日,当时也是在这御书房,只不过那时先生是独自一人来见朕,如今再见,已是冬末,而先生却也不再是一人。”
看着李仲易,姜明微笑着说道:“时移世易,不论好缘,坏缘,只要缘到了,就自然会改变些事情。”
听着此话,李仲易把目光转向书痴莫山山,沉了数息后,回头说道:“缘字说的好,朕一直都相信缘分,若无缘,朕当年就不会遇见夫子,不会遇到皇后,不会遇到国师,而先生当初若不入唐国,那凯莎先生也不会居于长安,如此,也就不会出手阻拦卫光明。”
说到这里,御塌上的唐皇李仲易缓缓起身,同时,左手边的皇后夏天,右手边的公主李渔也站起身子,其中李仲易率先对着凯莎很是认真的微躬身子行了一礼,而后说道:“朕在此感谢先生,感谢先生救了长安百姓。”
话落,御塌两侧的皇后夏天,公主李渔,右侧的国师李青山,颜瑟,许世,俱道:“感谢先生!”
谢声齐整如雷震,但作为当事人的凯莎依旧是那样的淡漠,她看着前方的大唐皇帝李仲易,开口说道:“有光明的地方,便会有正义,这座城很好,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很好,他们不曾背弃光明,所以正义与慈悲亦不会抛弃他们。”
在凯莎心中,每个存在光明的地方,都值得被天使的正义所守护,而保护弱小,匡扶正义,这就是天使,这就是正义秩序。
所以真正让凯莎决定出手的,不是因为自己,也不是因为姜明的要求,而是植根于长安百姓内心深处的那种美好。
只是凯莎那无偿保护弱小的无私行为,无论在哪里都是稀少的,所以它很难让人相信,相反,更多的人都愿意相信,那只不过是个谦词罢了。
除了颜瑟与李仲易,其余人大多是这样想,李仲易带着尊敬望着凯莎,感叹道:“先生境界高远,世所罕见,着实令人敬佩。”
这时,居于御塌右侧的李渔出声提醒道:“父皇,二位先生还站着呢?”
这确是提醒,李仲易闻言,当即带着歉意,微微低头说道:“是朕的疏忽。”
说完,李仲易抬手指向左前方的两张长桌,“二位先生请入座!”
“都落座吧!”
“谢过陛下!”李青山,颜瑟许世三人说道。
姜明并未说话,只是点头还礼,然后便带着凯莎与莫山山二人走向左侧长桌。
左侧第一张桌前,姜明与凯莎二人不约而同的落座,对于这点,他们二人是十分有默契。
而莫山山则来到了姜明下方,她是姜明正式承认的弟子,所以她有资格落座于颜瑟对面,就如同宁缺是书院学生,夫子十三弟子一般,有了这层身份,便是有了与天下许多人平辈说话的资格,而天下间将无人敢轻视怠慢,否则,就是挑衅。
众人落座,侍者上前倒满水酒,唐皇李仲易举起酒盏,看了看左侧的姜明与凯莎,右侧的李青山颜瑟许世,说道:“今日是年关,乃团圆之日,朕本不该打扰,但近些日子长安发生了很多事,大唐也发生了很多事,辛有先生,国师,颜瑟大师与许世将军,否则,长安百姓难有今日欢笑,唐国亦难有今日安稳。”
“朕无以为报,只能在这团圆夜,用这一杯薄酒,几道小菜,来表达朕的感谢,希望诸位莫言怪朕。”
言辞真切,情浓溢满,李仲易的这番话让李青山颜瑟与许世三人颇为感动,皆言不敢,更觉有愧陛下。
一副君臣和睦的美好画卷在这御书房内徐徐展开,只不过身为主角的姜明与凯莎二人并没有加入,只是充当了一回旁观者。
他们自顾自的品着淡酒,提筷轻尝御制“小菜”,御宴也似乎因他们的这一行为而正式开始,御塌上的李仲易也没有再说话,他正一脸微笑的和皇后夏天互相夹筷,专心用饭。
时间在天色渐变,雪云愈厚中流逝,右侧的颜瑟再次转头看了看许世,顺着他的目光,颜瑟的眉宇愈发紧蹙,数息后,他回头看着许世,微眯着双眼,故意露出一抹浓浓笑意,说道:“原来许世将军也觉得凯莎先生长得美丽动人,不过可惜,将军已朽,而凯莎先生亦有伴侣,可若将军不介意,我倒是可以让红袖招的水珠儿姑娘,替将军介绍一二个好姑娘。”
颜瑟的声音很洪亮,脸上的笑容很猥琐,可眼眸里的神情却很清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