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伐清1719>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都不要,就要安逸

想要理解目前大楚的变化和百姓的处境,绝不只是几个词语能够去形容的,甚至不能用某个角度去叙述,这种自内而外的变化当中,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因此想要理解大楚的困境,就需要理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工业化这三个字到底有多么沉重。

至少根据宁渝对后世的了解来看,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真正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国家依然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可即便只是这么少数几个工业化国家,所经历的血泪也都是难以想象的。

在原来的历史上,作为第一个开启工业化的大英帝国,也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伦敦河里面漂浮的工业垃圾加上常年制造的污染气体,使得伦敦甚至拥有了一个所谓的‘雾都’称呼,而里面更深刻的则是那些死在工厂中的童工层层叠叠的尸骨,构成了大英帝国的地基。

而这样的一个大英帝国,也并不是后来人们所描绘的自由、开明和廉政的国家,相反,它是一个军事开销庞大的、总是处于战争状态的、奉行干涉政策的、高税收的、债台高筑的、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官僚集团和强权国家。

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对内进行严酷剥削,这就是资本主义与工业化的现实真相。

至于其他的工业化国家,虽然跟大英帝国在发展上有很大的差异,可是也很难完全避免以上两点的限制,哪怕是华夏也进行工业化的道路上,也充满了荆棘坎坷,付出了无比沉重的代价,才最终得以实现。

那么如果不进行工业化?能够避免这样的悲剧吗?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宁渝明明知道工业化会为百姓们带来大量的痛楚,却依然要坚持推行的缘故,因为不去主动进行工业化,最终的下场只会更惨。

在另外一个时空历史当中,大清没有成功进行工业化,没有获取原料和市场?只能选择将伤痛进行自我消化?而导致当时的百姓几乎陷入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惨状中。

“毫无疑问,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像这个泱泱天朝上国一样?深陷于如此多灾多难周而复始的贫困。没有哪一年?这个国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朝不保夕的人们不可计数。”

“只要来一场使一个省粮食歉收的干旱、洪水或其他什么灾害,整个人口的三分之二会立马挨饿。你会常常看见乞讨的大军?其中有男人、女人和小孩,他们一起行进?只为在什么村镇找到一点点给养。”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抵达可能获救的目的地之前就昏倒在路旁死去了。你会看到他们的尸体躺在田野和路边,而你经过他们时大概都不会加以注意:毕竟这一恐怖的惨景在这里实在是太平常而熟悉。”

这些文字是来自于当时一个在华夏游历的天主教牧师的所见所闻,当然固然有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可是能够看出有一点?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当中?由于生产力的极端落后,导致在面对天灾的时候变得十分被动,抗风险能力无比弱化。

宁渝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再过一百年还是这个样子,因此无论如何,他都要进行工业化?而要进行工业化,就要从方方面面带着百姓们向前走?甚至要驱赶着他们往前走,即便这个过程充满心酸和苦累。

那么有没有轻松下来的一天呢?自然也是有的?而且并不难以预见。

关键就在于等到工业化成功之后,就可以通过工业化带来的强大来掠取广大的原料生产地和市场?通过让商人集团来帮助本国的农民进行融资、组织生产和销售?从而对本国的农业进行反哺。

因为单门独户的农民不可能自己依靠劳动分工去组织企业、创造大市场?他们缺乏资金、原材料,也不知道销售渠道在哪里,知道了也无力控制和维持安全、惩罚欺诈。只有通过全球贸易致富的商人,才能利用产业来帮助调控国内利益的分配。

还是用大英帝国来当成例子,在这个数百年的原始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农民自然是过得极为痛苦,直到工业化初显成效之后,英国政府为英国乡镇企业创造了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市场,羊毛和棉花原材料供应、生产基地,以及全球销售网络,并以此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而后占据了财富的大英帝国,为了占据这么大的市场和利益,便需要依靠工厂体制和养活专业工人,来实行规模化生产的技术才能有利可图,而这样就会带来乡镇企业繁荣和农产品商业化,让广大农民致富,向原始制造业就地输出剩余劳动时间,并为他们开辟和创造国内外统一大市场。

在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之后,大英帝国的产业自然也在飞速升级,对于新型的煤炭资源、动力和运输方面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传统的生产模式都会被逐步淘汰,因此演变出了“煤炭-蒸汽机-铁路”这三位一体的繁荣需求,从而解决了瓶颈的问题。

与此同时,受到了这三位一体的需求,也使得大英帝国对钢铁、机器和其它重工业产品拥有了量化需求,也就是随之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对所有的中间产品,钢铁、水泥、机器、桥梁、隧道,进行规模化的量化生产,而完成了这一步的大英帝国,也就成为了当世第一的日不落帝国。

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的大英,随即也进入了全面的福利时代,即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经济福利,失业保险,公费医疗教育,社会安全网等等,是同时代其他国家百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都不要,就要安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