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了,咱只有一块二毛钱,花完就没钱买馒头和罐头吃了。”
宁卫华把冰棒咬得嘎嘣作响,听得人牙酸,几口吃完冰棒,拉着媳妇和闺女的手往公社食堂走。
一家三口兴冲冲的来到公社食堂。
宽敞的大堂里,摆放了几十张桌椅板凳,都坐满了人,还有不少人在玻璃隔出的窗口排队打饭菜,吃的东西种类并不多。
大多是穿着蓝色工装的男女老少在这里吃饭,也有许多像他们家这样的散客。
福宝的两只小手被爸妈紧紧牵着,好奇的打量四周。
宁卫华也是第一次来,没想到这么多人,“淑兰,你就别去了,仔细看着孩子,我去排队。”
林淑兰点点头。
福宝蹦起来,对着她爸的背影提醒道:“爸,别忘了我还要一杯豆浆。”
宁卫华头也不回的摆摆手,“知道了。”
半个小时后,终于轮到他了,买三个白面馒头花了一毛五分钱,六两粮票。
去窗口买馒头的时候,他故意透漏公社食堂的厨师李大庆是自己大姐夫,碰巧那人和李大庆关系不错,于是,免费送了他一杯大分量的豆浆。
还贴心的问:“要不要帮你叫大庆出来。”
宁卫华义正言辞道:“咋能打扰姐夫上班呢,反正我妈让我给大姐家送鸡蛋,我待会儿就去他家了。”
没一会儿功夫,公社食堂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李大庆的乡下丈母娘让四儿子来给他们家送鸡蛋了。
其中也有几个丈母娘家是乡下的,但是只会扒拉自家的东西,哪像李大庆运气这么好,丈母娘还给送鸡蛋,一时羡慕不已。
宁卫华喜滋滋的把馒头分给媳妇和闺女,三人蹲在墙边,就着豆浆啃馒头。
福宝差点泪流满面。
她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吃到白面馒头,果然比杂粮黑窝窝头好吃多了。
“福宝吃慢点,别噎着了!”
林淑兰刚说完,福宝就被噎着了,“咳咳!”
宁卫华赶紧喂她喝了口豆浆,嫌弃道:“瞧瞧这没吃过好东西的样子。”
喝完豆浆,福宝停下了咳嗽。
小姑娘眼泪都咳出来了,看起来有些可怜,看向老爸,瘪嘴道:“我本来就没吃过啥好东西呀。”
说完,继续大口啃着馒头。
一家三口也不耽误时间,吃完东西就离开了。
正在后厨忙碌的李大庆听人说宁卫华来了,匆匆来到大堂的时候,发现人已经走了。
一家三口去供销社的路上,正好经过了公社小学。
福宝猛的想起来,本来说好昨晚让妈教自己念书的,结果忘记了。
她挣开宁卫华的手,小跑到小学门口。
现在正是放暑假的时候,所以学校的大门是锁着的,她趴在铁门上,望着里面。
公社小学有点简陋,一片黄泥巴地操场,只有三排青砖黑瓦平房,每排七个房间,第一排和第二排应该是教室,最后面一排应该是办公室,教师宿舍和食堂之类的。
宁卫华跟着走过来,见小闺女眼巴巴的看着里面,也跟着看过去,感叹道:“现在比我上学那会儿好多了,我那会儿都是黄泥巴垒起来的茅草房,下雨天不停地漏水,冬天那叫一个冷,那么差的条件,我咋能念好书啊。”
福宝仰头看向她爸,“大姑和小姑咋能念好书,说到底还是爸太笨了。”
宁卫华被闺女拆台,噎得说不出话来。
林淑兰捂着嘴偷笑,看了眼学校,得意道:“这条件还是比不上京市,我上小学那会儿,学校都是水泥做的楼房。”
福宝一脸羡慕,“妈,咱要是能去京市生活就好了。”
那可是未来寸土寸金的首都啊!
林淑兰叹了口气,“咋可能呢,咱是农村户口,进城还要开证明的,如果待的时间长了,还得时不时去公安局盖章,特别麻烦的。”
宁卫华揉了揉闺女的头,笑道:“小丫头人不大,心倒是不小,连咱明江市都没去过,就想着去京市了,再说我和你妈都没工作,没钱没票,咱去城里喝西北风吗?”
小姑娘可臭美了,哇哇大叫,“爸,你别弄乱我的头发呀!”
发现自己的小揪揪被弄乱了,差点气哭。
林淑兰护崽,“宁卫华,不许欺负我闺女!”
福宝躲在她妈身后,得意的冲着她爸做了个鬼脸。
这时,一名穿着得体,戴着眼镜,略显严肃的中年男人走过来,见学校门口站着的三个人,有些惊讶道:“卫华?”
宁卫华看到那人,笑着打招呼,“卫祥哥。”
虽然只见过几次,但是福宝记得他,大爷爷家的大儿子,如今公社小学的校长,小姑娘眼睛放光,乖巧又礼貌的叫了声,“大堂伯好。”
宁卫祥面无表情的点头。
他比宁卫华大十几岁,家又住在公社,两人没什么交集,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而且他对四堂弟一家子好吃懒惰的事也有所耳闻,难免有几分偏见和不喜。
他又看向宁卫华,关心的问了句:“二叔和二婶身体可好?”
“我爸妈呀,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宁卫华笑着道:“卫祥哥,你放假还要来学校啊?”
这个大堂哥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优秀上进,还是正规的大学生,如果自己是反面教材,这个大堂哥就是所有孩子的榜样,特别是他放弃市里的工作回到公社小学教书,让人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宁卫祥严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