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大明好伴读>第102章 会试结束

在到了贡院之后,筛查虽颇为严苛,但在一炷香之后,谢至也已经是坐进了自己的考棚之中。

已经经历过一次这个时代考试的谢至完全已经习惯了。

谢至百无聊赖四处张望着巡视的差役,鱼贯而入的考生......

突然在这些考生瞭望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谢至下意识正要出口喊上一句守仁兄,快要喊出口之时突然想起来自己身处何方,终于还是咽了下去。

今日他这句守仁兄若是喊出来,被治上一个扰乱贡院秩序的罪名赶出去那了就不好了。

如此一来,势必也就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称心如意了。

幸好,随着一群考生鱼贯而入的王守仁也瞧到了谢至。

王守仁自是不会有人也落人口实的事情,就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示意。

谢至已是反应过来了,自是不会再有太多不当行为,同样回了微微的一笑。

两人示意之后,王守仁直接朝相反方向坐在了自己的考棚中。

谢至和王守仁皆是顺天府人氏,为他们安排考棚之时自是也不会安排在一起的。

当然,来来往往巡视的差役,考官,考生相互之间作弊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天下有几个像谢至难般,一下能写出五六篇策论的,也没有谁会担着如此之大的风险再给别人写上一篇策论的。

所有说,考生之间作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随着所有考生皆以落座,主考官便宣布了放题。

随之,便有差役把策论题目一个个发放到了考棚之中。

对这策论的题目谢至已是有些急不可耐了,他颇为急切的想要马上动笔了。

等了半晌,那差役终于把题目发放到了谢至手中。

谢至道了声谢,展开纸张,馆阁体书写而成的题目出现在了谢至的面前。

“朕惟自帝王之致治,其端固多,而其大不过曰道,曰法而已。”

这题大致意思是说,我即位一来努力行道刑法,但为什么效果不佳呢?

考察的关键在于,让考生对如何治理国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弘治皇帝即位十几年以来,中兴之治已经初见成效了。

看来弘治皇帝也并不愿就此止步,还在追求更大的进步。

大明建国已有百年时间了,一个王朝该出现的顽疾也都已经彰显出来了。

一些话就看考生是否敢于直言了。

不过,谢至敢断言,就弘治皇帝所言这个问题,肯定不会全部都达到他所要的那个效果,大多数考生是会对弘治朝十几年的发展歌功颂德的。

有些人是出自真心,有些人便是在谄媚了。

就大明现在所存在的这些顽疾,有的人即便看出来也不愿讲出来的。

毕竟,这可是得罪达官显贵的事情。

考虑了一炷香的功夫,谢至动笔了。

自然,谢至也并未从那些勋贵侵占良田,划分自己田庄方面入手。

这个问题得罪的人太多,也不适合现在解决这个问题。

谢至另辟蹊径选择了,民富,国强,兵壮方面通过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展开了论速。

吾皇即位以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亲贤臣,远小人,庙堂之上能体恤百姓,心怀天下者甚多,且宽刑狱,少徭役,赋税,百姓皆可安居乐业,各司其职,有中兴之盛景,然,止步便是落后,需继往开来方能延续盛世之良景。

学生以为,盛世之良景延续的良方,便是民富,百姓有了银子才可为朝廷提供赋税,朝廷挣得的赋税多了,才可充盈国库;百姓有了银子,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那朝廷可征兵丁也才会壮大......

谢至一片策论洋洋洒洒的写了差不多有一千字,好像还有千言万语一般。

瞧着时间还早,便举手示意又讨要了一些宣纸。

拿下这个状元之后,他便从这些方面入手了,现在只不过是把他的规划提前罢了。

有的考生,一张纸写不下策论的情况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

所以谢至讨要宣纸,考官也并未请示便直接给谢至拿了一张。

一炷香的功夫,一张纸写完,谢至感觉只不过写了一半。

没办法,只好又讨要了一张。

一炷香讨要一次,不仅对其他考生产生影响,会让他们分身,更重要的是,谢至也嫌麻烦。

这次,这些便直接开口要了两张。

比别人多了三张,这下总是够了吧。

就在其他考生还在抓耳挠腮,一个字一个字往上凑的时候,谢至已书写完成了四张纸。

谢至感觉,这策论完全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他正好有有了这方面的规划,便给他送来了一个枕头。

再加上,他与弘治皇帝打过交道,完全就知晓弘治皇帝的为人。

自是在书写这篇策论的时候,不会考虑因此会得罪了皇帝。

其他考生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也就是听说了一些皇帝的宽仁,又没实际见过皇帝,写朝廷所存在的弊端,也怕惹皇帝不高兴,自然得是好生衡量一下才能动笔吧?

谢至省掉了衡量的步骤,可不是能够比他们快上很多了。

谢至书写了四张宣纸的策论,便直接趴在案牍之上呼呼打水了。

都怪朱厚照那厮打扰了他睡觉,他得补个觉才行,睡眠长时间不足可是会影响大脑的运转速度了。

他在穿越的时候能把他的聪明才智带过来,那可是不容易的很,可千


状态提示:第102章 会试结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