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谷治沙团队内部,已经是一片欢声笑语。
与沙特人签订的三秦牛牛肉出口大单,让所有人都沐浴在成功的喜悦中。
严格说起来,这是嘉谷开发沙漠以来获得的第一笔正经的收益。
嘉谷的治沙团队管理层,譬如魏明,无不大松了一口气。
此前压力大啊!
虽然在外人看来,三年多的时间,就将几百万亩的寸草不生的沙漠,改造为绿意盎然的绿洲,几乎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体现在账务上,就是连续三年的只进不出。如果将沙漠开发项目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公司,那就是一个背负着巨额债务的穷光蛋。虽然口头上是说前景光明,但如果作为投资人,能够安心等待的人是少之又少。
这也是嘉谷为什么要寻求国家资金资助的原因之一。阿拉鄯沙漠区的治理开发,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半公益的项目。而众所周知的是,一般与“公益”两字连接在一起的项目,投资回报率都是堪忧的。
虽然齐政等嘉谷高层愿意再等待几年,先打好基础。但在魏明等人看来,高层怎么想是高层的事,他们要是不想,窟窿越来越大,总有失血过多的时候。
现在好了,总算是看到了“回血”的希望。
就在魏明等人准备再接再厉,抓住沙特人这个土豪,准备向他们推销更多的沙漠产出时,被齐政叫停了。
……
在嘉谷绿洲的中部。
一台台节水喷灌机不停地转动,在草地上画出了一串串美丽的圆;一片片种植的紫花苜蓿,在土壤化后的沙子里旺盛生长,生机勃勃。
“boss,我们为什么不向沙特人出售沙漠里种植的土豆和优质小麦?我看他们都挺感兴趣的。”跟随齐政过来考察的魏明疑惑地问道。
齐政不答,反而在地上抓了把沙子,只见挖出来就是一团土块,而不像以前那样沙子会从指缝间流失,不由得露出了一个微笑。
“这些区域,都已经是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壤了?”
齐政这么一问,魏明顾不上自己的问题了,昂然道:“对。这仅仅是我们沙漠土壤化两年后的效果。经过试验,已经完全适合种植小麦和土豆等粮食作物了。”
齐政笑道:“这效果,可比我们预想的进度要快了不少。”
“可不是。”魏明乐得笑出声来,“全靠‘进化’了的紫花苜蓿!”
齐政恍然:“紫花苜蓿的根瘤改良成功了?”
“对!”要不是齐政来到沙漠后一直忙于其他事务,魏明早就向他报喜了,他不想在齐政分心的时候上报,就是为了现在大声地喊出来。
只听魏明中气十足地说道:“2年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鲜重可达3000公斤左右,每亩根茬中约含氮20公斤,全磷3公斤,全钾78公斤。每亩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24公斤,相当于70多公斤硝酸铵。如果是正常耕地,苜蓿茬地足以使后作三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增产幅度甚至可达1倍以上……”
自从嘉谷实验室发现了新台糖22号甘蔗和“南早1号”黄豆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生现象”,彼此促进生长后,就在这个方向上狂奔不止。
不过,要想找到两种能形成共鸣的植物,而且又都具备开发价值,说是全靠运气都不为过。
这样一来,对现有具备“共生现象”的作物进行研究改良,就成了另一个方向。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本质上就是一种共生关系。
根瘤菌是一种长有鞭毛的杆状细菌,能从豆科植物的根毛侵入根内形成根瘤。豆科作物为根瘤菌提供必要的能量,让它破坏无机氮的化学键;作为回报,根瘤菌会为豆科作物提供有机氮,并增加周围土壤的肥力。
紫花苜蓿就是这样一种豆科植物。
在嘉谷的农牧业版图中,紫花苜蓿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牧草之王,它不仅是嘉谷农牧最重要的饲料来源之一,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嘉谷农业在种植业上的肥料投入。
这样一种重要的作物,嘉谷实验室从未停止过对其改良的研究。事实上,紫花苜蓿经过实验室的改良后,已经表现出几个不同的进化方向。
譬如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的耐盐紫花苜蓿品种,又譬如适合在沙漠中改良土壤理化性的耐旱紫花苜蓿品种。
“生物共生关系就好像是生物进化的‘工具箱’。紫花苜蓿想要进化出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系,自然条件下需要漫长的时间,哪怕是人工培育,也很难促使其完成这样的进化。但是我们通过培养超级根瘤菌,再植入紫花苜蓿根部,形成共生关系的紫花苜蓿也就完成了进化。”魏明乐呵呵地咂嘴道。
当然,说是这么简单,但要如何让超级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是经过实验室的千百次实验培育而成的。要不然齐政也不会只知道这个项目,而不清楚其进展了。
齐政又想起另一个重要问题:“超级根瘤菌只在牧草上起作用?大豆呢?”
如果在大豆上也能完成同样的进化,是不是能促进大豆大幅增产?
魏明显然也了解过这一点,摇头道:“据说这款超级根瘤菌与大豆并不相容,针对大豆的超级根瘤菌还在研究当中。”
齐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这一点暂且放在心上。
回到沙漠土壤化上,“进化”后的紫花苜蓿就建了大功。
“根瘤固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