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回到三国打天下>第382章 威风八面

原来在昨天下午,便有在河边放牧的疏勒人发现了老刘等人,于是他们急忙赶往桢中城,把消息报告给了疏勒国王。

如今的疏勒国王,乃是十年前杀了自己的侄子后,当上了疏勒国王的和得。他一直与匈奴人交好,而且他敢于杀了自己的侄子,也是因为有匈奴人给他撑腰,如今看到大汉在西域的威望日渐低下,和得便开始攻打吞并周围的小国,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张晏曾经几次带领临时拼凑的大军来征讨疏勒,结果凭借桢中城高大的城墙,还有士兵的顽强抵抗,和得几次都守住了自己的老窝,只是这样一来,令和得更是不再惧怕大汉的天威,而是觉得如今是自己的机会到了,只要自己趁着大汉无暇顾及西域之地的时候,将周围的小国不断吞并,这样自己的实力就会不断增强,而最后自己便可以成为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统治者。

当他听到有人来报,说是在疏勒境内发现了大汉的一支军队之后,和得开始也是吓了一大跳,毕竟大汉的实力他也是知道的,开始他还以为是大汉发兵来攻打自己,可是仔细问过了报信的那名疏勒牧民后,他的心里才放心了,因为根据那名牧民的描述,这支队伍的人数不过五百人左右,而且看上官和女人,只是那名牧民不认识那些旗帜上的汉字,否则他就会告诉和得他遇到的到底是什么人了。

只有五百人的队伍,竟然想穿过自己的地盘,莫不是汉人想用以前他们对付匈奴人的方法,前去大宛联系大宛国王共同来对付自己?所以和得考虑再三,又把手下的几个亲信找到他的王宫之中,众人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出兵消灭这支汉军,至于出动的大军的人数,由于他们听说汉军只有五百人,因此便派出了和得的儿子哈楚带领三千名疏勒骑兵前去汉人前进的道路上埋伏起来,等汉军到了之后,再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将那些汉军一网打尽。

于是哈楚便连夜带着三千名疏勒骑兵来到了这个地方,由于他们先是隐藏在了树林之内,因此文丑派出去的探子并没有发现他们,等他们听到汉军的前军到了之后,这才突然现身,只是哈楚也知道了汉军只有五百人,因此他并没有急于出兵,直到老刘把几乎所有兵力都调过来之后,哈楚觉得时机成熟了,只要自己带着三千名士兵一个冲锋,就可以把对面的三百汉军全部杀光,因此他便发出了进攻的命令,然后他自己带着一百名亲兵在后边观战,由他手下的一名将军带着全部疏勒骑兵向汉军发动了攻击。

哈楚看到了汉军的装备后,眼睛都快发直了,这么好的盔甲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因此他相信只要自己消灭了这支汉军以后,便可以将这些盔甲夺过来,而有了这么好的装备,疏勒骑兵的战力又会提高一大截,到时候便真的可以纵横西域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似乎与哈楚预料的大不相同,当疏勒骑兵距离汉军还有一百五十步远的时候,汉军突然举起手中的那种奇形怪状的武器,向疏勒骑兵发出了一排排的弩箭,虽然双方的距离尚远,根本没有达到疏勒骑兵长弓的射程,可是汉军射出的弩箭又快又急,而且第一排的汉军采用的是平射,而后边四排汉军都是利用抛射,把弩箭射向了天空,然后划出一条优美的抛物线之后,准确的落入了队形密集的疏勒骑兵身上。

眨眼之间,便有二百多名疏勒骑兵中箭落马,而他们的噩梦也才刚刚开始,本以为汉军射完了一轮弩箭后,肯定中间会有一段时间的停顿,于是在那名将军的指挥下,疏勒骑兵没有停止进攻,而是继续向前冲击,结果汉军在老刘等人的亲自带领下,一轮轮的弩箭不停的倾泻到疏勒骑兵的身上,等疏勒骑兵终于冲到了距离汉军四五十步远的地方时,在后边观战的哈楚发现自己三千人的骑兵队剩下的竟然不到八百人了。

他哪里知道汉军的连弩箭匣**有十二支弩箭,当疏勒骑兵冲过一百步的距离时,汉军每人都向他们射出了十支以上的弩箭,加起来可就是三千多只弩箭,而疏勒骑兵冲锋时采用的又是密集的队形,他们身上只有一件简陋的皮甲,大部分人的头上都没有头盔,他们又没有护身的盾牌,而他们的对面又是一百名久经战阵的亲卫队员和刚刚熟悉了这种作战方式的二百名御林军,因此才会让根本不了解汉军实力的疏勒骑兵与汉军刚一交手,便吃了一个大亏。

后边的哈楚气的也是暴跳如雷,拔出自己腰间的宝刀,带着一百名亲兵也冲上前去,加入到了那些还在向汉军继续进攻的疏勒骑兵之中,看看汉人已经将那种武器收起来了,疏勒骑兵的胆气又上来了,于是呼号着向汉军继续进攻。

老刘等人将箭匣中最后的一支弩箭射完后,便都收起了连弩,几位将军举起了手中的兵器,而亲卫队员和装备了斩马刀的御林军则齐齐的举起了闪着寒光的斩马刀,在老刘的带领下,三百名汉军迅速改变队形,形成了一个锥形战阵,老刘冲在队伍的最前边,而他的身边便是文丑、张飞、太史慈,还有初上战场的赵云。

两军很快便冲到了一起,只是汉军便如一支锋利无比的矛,而疏勒骑兵与汉军相比,便是一面破旧不堪的木盾,如何挡得住如狼似虎的汉军的攻击,尤其是汉军中几员大将的武功都可以称得上是万人敌,剩下的这不到一千人的疏勒骑兵哪里是汉军的对手,结果老刘等人的一个冲锋,便将疏


状态提示:第382章 威风八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