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能力。
刘贺敏知道赵奕研究出了筛选法,就把他看作了平等交流的对象,再没有收学生的念头。
当听说贺明成收了赵奕当学生,刘贺敏心里有多不爽就可以想象了,但想想贺明成是模糊数学大师,模糊数学领域,确实可以指导赵奕。
孔子都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么一想心里才舒服些。
好在,贺明成还要脸。
当赵奕公开破解了角谷猜想,贺明成马上就说,自己没资格当赵奕的老师。
这样才对啊!
赵奕不知道刘教授的复杂心里,他听到介绍以后,就和应化国握了握手,仔细的打量了下对方。
他知道应化国。
应化国是‘贺门弟子’中最有名气的,或者说就是他建立了‘贺门’,在国外拿奖的过程中,他说起最尊敬的老师是贺明成,后来才有了‘贺门弟子’一说。
应化国也是成就最高的,他不仅是科学院的主任研究员,还在科学院软件所担任所长,级别上来说比刘教授还要高。
应化国看向赵奕的目光,满满的都是欣赏,介绍认识以后,开口却谈起了刘教授的进化算法研究。
这是科学院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项目。
周围十几个人都是科学院的人,有研究员,副研究员,还有几个是博士生以及在职的博士后,研究的内容都是和人工智能算法有关,因为赵奕成为了核心,他们谈的都和筛选法相关,也是因为筛选法放在人工智能算法领域,都被公认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计算机会有大量的信息堆积,人工智能领域中,无论是什么样的算法,目的都是‘更贴近智能化’,就像是人类会对脑中的知识做筛选一样,人工智能也必须要做筛选,才能得出简洁、有用的信息,而没有筛选的大量信息,只会造成内部信息的混乱。
之前的人工智能算法,多和调用数据库、信息比对等有关,筛选法做到了最直接的‘淘汰’。
当然了。
有利就有弊。
如果是淘汰掉了关键信息,会直接造成智能的错误,算法设计过程中的细节设计,反倒成为最关键的部分。
这也是赵奕不在意公开算法的原因之一。
其他人知道了算法,也只是知道怎么去做,细节上还是要自己处理,就像是盖房子,大家都知道房子的模样,都能够比照着去盖,具体是盖出直穿云层的摩天大楼,还是一间可怜的草屋,就完全看能力水平了。
赵奕就这个问题谈了起来。
当真正说到筛选法的时候,也就是刘教授偶尔能说一句,其他人都只能在旁边听着,同时也会感受收获良多。
他们不觉对赵奕高看很多。
事实上,学术界好多人都当赵奕是‘运气好’,因为他的履历一片空白,年纪也实在是太小了,没有加过本人的情况下,很难理解十八岁的学生,怎么能研究出这么多厉害的成果。
现在他们觉得理所当然,赵奕的年纪确实不大,但对算法地理解已经是顶尖的了。
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赵奕坐在刘教授的旁边,顺带听了两个演讲,有一个专业的算法演讲,确实还有点新意,另一个感觉不是在演讲,而是在展望人工智能的运用和发展趋势。
这种演讲面对的就不是搞研究的人。
赵奕一问才知道,是某科技公司地老板,因为和高校有合作,上台更多的是做一下宣传。
他宣传的不是品牌,而是个人,是面对媒体和普通人的。
这种演讲确实很受媒体地欢迎的,因为太专业的东西,普通人根本就听不懂,展望一下人工智能地应用和发展,说一下工智能具体有多厉害,未来什么样的企业最可能崛起,才是普通人关心的。
实际上,搞研究的都知道,类似的演讲等于没有内容。
未来应用?
发展?
只要是好的技术,大家都知道该怎么用起来,人工智能确实是很厉害,但只要是真正的研究突破,都会非常厉害。
比如,计算机领域的图像信息处理方向。
谁敢说不厉害?
计算机基础的硬件技术,才是支撑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人工智能再怎么说,学术角度也是偏向于软件的。
如果图像信息的处理能有大的突破,肯定会快速运用于各种设备上,比人工智能普及的速度快上几百、几十倍。
所以去什么技术的未来,都可以看作学术界的‘套话、官话’,听起来似乎很厉害的样子,实际意义非常的小。
关键还是技术突破。
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突破,光是谈运用、发展就是耍流-氓。
实际上,人工智能领域来说,目前国内大型的科技公司,相关的投入并不多,他们的科研投入,多数还是在底层硬件技术研发上。
因为,软件是很难说的。
如果投入了大部分资金,却没有相应的回报,投资就等于是打了水漂。
这也是多数计算机实验室,‘入不敷出’地原因之一,他们很难拉到外面的科研经费,维持下去都是靠国家支持。
反而是一些小的创业团队,会专注于某一项技术地研发,就比如袁仲晨的团队,一直都在研发机器人操作系统,结果因为‘前景不确定’,被宙宇公司董事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