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三国之谋伐>第七十章 长安城下

击溃了刘备之后,徐荣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选择立马回长安。

这个时候曹操鲍信孙坚在哪里?

他们的部队加起来总共是两万人马,趁着徐荣追击刘备,他们悄然渡过渭河,直接从长安西北的平原杀向了长安。

但当他们抵达长安城外,看到那座巍峨高大的城池时,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宣平门外已经是化为一片火海,无数百姓在火中哭嚎,有些人面对被烧毁的家园不知所措,有些人拖家带口,缓缓向着南方而去,还有些人则奋力地与破坏者抗争。

无数士兵穿梭在火中,有些在屠戮百姓,有些在四处纵火,一片兵荒马乱,整个长安外城,各里坊街巷之中,当初充斥着杀戮与灾难。

当发现关东军的兵马悄然靠近,在各级军官的呼喊下,董军纷纷撤回了城中,一列列士兵井然有序地往城内。

吊桥拉上,城门紧闭,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所有的防御设施上都密密麻麻站了士兵,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警惕地看着远处的关东军。

那高达五丈,也就是十二米的城墙仿佛一道天堑一般拦在关东军的面前。

看到这种情况,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凝重又苦涩的表情。

曹操鲍信孙坚为什么认为可以奇袭长安?

一者,长安空虚,兵力不足。

二者,牛辅可能会随时回师增加长安守军力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三者,就是他们的粮草压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古代行军打仗,粮草很重要。

当时关东军所谓的还能保证供应七八天的粮草,实际上是指军队每名士兵每天吃12-14汉斤,管饱的情况下。

然而大家都应该知道,官渡之战,曹操缺粮,便开始用小斛散粮,就是每天给士兵吃6-8汉斤,给个半饱让他们勉强维持体力。

紧接着曹操再斩了运粮官,稳定军心,最后在许攸的帮助下,奇袭乌巢,将袁绍的粮草烧毁,这才击败了袁绍获得胜利。

此事很多人以为是《三国演义》虚构,但实际上是记载在《三国志》里的事情。

只是当初被斩的运粮官没有姓名,而《三国演义》则为他取名王垕。

所以如果省着点吃,七八天粮草,完全可以吃十多天。

到时候奇袭长安,要是觉得情况不对,仍旧可以选择撤退,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但那是指长安确实可以攻进去的情况下。

曹操来过长安,他很清楚,长安城与洛阳一样,大部分建筑物,都是皇宫,唯有小片区域,属于达官贵人与富豪的生活区域。

真正的平民百姓,则普遍居住于没有城墙保护的城外,也就是所谓的外城。

只要兵临长安城下,他们就可以就地取粮。

哪怕暂时攻不进长安也无所谓。

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董卓居然做得如此地绝,竟然直接将长安大量百姓,或是迁进城内,或是往南驱赶,又将城外所有的建筑物付之一炬,根本不给关东军就地取粮的机会。

看到了这一幕,曹操也该明白,他的计策算是彻底失败了。

他们敢奇袭,董卓做得比他们还狠。

要知道,洛阳的百姓迁移到长安,他们过来之后,没有土地,没有钱财,坐吃山空,手头的粮食很快就会消耗光。

所以从洛阳来的百姓,手里头是没有粮草的,除非关东军把这些百姓杀了当军粮用。

而不同于这些百姓,长安本身就有五六十万人口,刨除掉存在于城中的豪强、世家以及他们的奴仆,住在宣平门外的长安常住人口达三四十万。

他们的手中,大多都有粮食。

曹操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七万大军直扑长安,不管是用买还是别的办法,从这些人手中取粮。

可现在看来,显然董卓技高一筹,比他们想象地还要狠辣十倍。

只是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董卓似乎也不是没有做过。

在洛阳的时候,就曾经焚烧了整个城市,把所有的百姓迁移到了长安。

如今,不过重演了一遍而已。

曹操铁青着脸色,叹息道:“可惜刘玄德妇人之仁,若他在的话,七万大军现在就猛攻长安,胜负未尝不是五五之数。”

“孟德,也不能怪玄德,他应当也只是不敢再冒险,想要等粮草抵达,与卫将军会合再一同出兵。”

孙坚帮刘备说了句话。

曹操却摇摇头:“长安城宽,董贼兵力空虚,不可能把所有城墙全部守住,只要他在,我军分兵而击之,则事尽可成矣,刘玄德瞻前顾后,怎么能大事!”

鲍信说道:“话还是不能这么说,玄德还是吸引了徐荣段煨的兵马去追击,方才有我们能到长安城下,不然徐荣段煨守城,怕也是难攻。”

“所以我才说是五五之数。”

曹操解释了一句:“即便徐荣段煨的兵马入城,城内的守军依旧不如我们,若能联系上朝廷诸公为内应,则事半功倍,打下长安,五成之机足矣。”

这就是要把锅甩给刘备。

但刘备却不得不接这个锅,因为曹操说得没错。

如果他们集中兵力,七万大军立即猛攻长安,在长安兵力十分空虚的情况下,确实有五成机会打进去。

徐荣是觉得他们的粮草已经到了极限,这才设计诱敌深入,想要拖垮关东军。

可朝廷诸公的援助,让他们最少能支撑四五天。<


状态提示:第七十章 长安城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