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南土司的投诚,大宋军队也席卷了整个华夏南部,大明在南边原有的官府,全部都举起了白旗,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宋的新子民。
对于这些大明官员,除了县官以上级别的直接开革回家,其余的成员都留了下来。
虽说王直让吏部派出了大量的官员,不过这些都是有品级的,至于官府里边的附庸工作人员,一时间自然弄不出这么多人来。
而且想要维持当地的秩序,也离不开底下的工作人员,王直才刚刚接手南部各省,眼下最重要的就是稳定。
因此,除了换掉主要的官员之外,其余的人手都按照之前的编制,不过在进驻之时,大宋新的官员都会对当地的体制做出改革。
既然已经纳入了大宋的疆土,那这里的一切也将会按照大宋的体制来治理。
如此一来,在这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中,最先影响到的,便是原有的大地主以及士族,这些上层人士都已经习惯了享受大明,就拿士族阶层所享受的免税政策,在大宋这边就行不通了。
王直虽说一直都在极力见面百姓的农业税,不过这些都是针对普通的农民,对于那些大地主,该收的还是得收,而且税额还很高。
这也导致大宋如今的耕田,大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在劳作,至于原先的地主以及士族,如今都已经转行成为了豪商。
其实这样的转变,对于那些士族地主们也算不错,起码在经商之后,他们的财富变得更加的富有,而且眼界也变得高了很多,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禁锢的封建地主思想。
不过这种转变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眼下大明的这些士族地主们,就在经受着转变的痛苦。
虽说很抵触,不过在见识到大宋的武力之后,这里的士族地主们都老老实实的,没敢有任何的反抗。
别看这些人一直都呆在大明这边,其实对于大宋的情况还是了解的,毕竟这些年来没少看大宋的邸报,里边就有着很多相关的制度以及信息。
因此,在大宋新官员的主持下,要发起重新丈量土地,弄清农田的归属问题之时,所有人都配合,并没有哪一个相当杀鸡儆猴的鸡。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处在郁闷之中,那些豪商就非常的兴奋,在宋军到来之时,还都自发组织人员进行迎接,甚至都摆好了丰盛的接风宴。
这些豪商都很清楚,如今成为了大宋的子民,那便意味着他们以往暗地里进行的经营,都能够正大光明地进行贸易了。
而且以后无论是什么情况,都不会再出现被官府敲竹杠的情况了,只要按照大宋的规定进行交税,那他们的生意便会受到大宋的保护。
如此开明的经商环境,自然是豪商们的福地,以前他们对于大宋商人只有羡慕的份,如今反客为主,自然会兴奋。
在新官员的治理之下,南部各省也逐步适应大宋的体制,王直亦是将征夷军直接安排在长江边上,以此与江对面的明军相对峙。
如此一来,大宋与大明在华夏的这块土地上,也进入了划江而治的时代。
至于万历这边,虽说对于丢掉的江南地区很心疼,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了。
而且在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北部的张家口战役之后,万历这边倒也有了不错的发展,李成梁带领的大明边军集团,硬是将努尔哈赤的蒙古军抵挡在张家口一带,让其寸步难进。
几个月来,努尔哈赤与李成梁之间的较量,皆是互有胜负,整个张家口战役进入了僵持阶段,双方的伤亡亦是不断在增加。
战争打到了这个状态,最无奈的便是努尔哈赤了,本来是抱着雄心壮志南下,想要一举席卷整个大明北部的,为此还不惜向大宋申请了巨额的贷款,用以购买武器。
只不过努尔哈赤想不到的是,李成梁的边军集团竟然如此难缠,无论是他这边如何进攻,最多只能是取得小步的推进,根本就击溃不了对方。
而努尔哈赤很郁闷的,便是大宋已经占据了整个南部,而他这个拥有着与宋军一样武器的蒙古军,却难以寸进,这真的是太打击人了。
经过这几个月的战斗,蒙古军的伤亡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蒙古军的士气也遭受了影响,再也不像一开始那般的旺盛,很多士兵都开始生出懈怠之心。
不仅仅是士兵,各个部落的蒙古将军也不再抱有冲破明军的希望,若不是努尔哈赤一直在坚持,他们估计早就已经退回去了。
在这些蒙古军眼里,南下的目的从来都是为了利益,如今战斗进入僵持阶段,再打下去也只不过徒增伤亡,根本就没有一丝的意义。
军队的这种精神状态,努尔哈赤自然看得到,不过他还是想要再坚持几天,尝试几次进攻之后,再根据战况作决定。
至于李成梁这边,能够成功阻击蒙古军,将对方牢牢钉在张家口这一带,那便是这个战役的成功了。
因此,即便是明军这边不断增加伤亡,不过李成梁都没有一丝的担忧,他只要保证军队不出现溃败,其余的皆不做考虑。
而这段时间以来,最为兴奋的就是张哲海了,李成梁能够坚持到现在,说实在的很大功劳便是胡参谋几人。
作为这几个参谋的领导,张哲海的功劳自然也跑不掉,只要坚持到蒙古军撤退,那他也能够戴罪立功,将南部的失败给抹平,以后照样可以在官场里逍遥。
就在大宋席卷整个华夏南部之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