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治十一年冬,也就是1568年年底,一股寒流开始蔓延着东方,大宋首里城这边早已经进入满地飘雪,人们亦是窝在屋里不敢出门,到处都是冰封雪地的场景。
这一年天气比往年要冷的多,特别是地处北方的朝鲜以及辽东的女真地区,早已是天寒地冻,每家每户都是呆在家中,靠着实现准备的过冬物资度日。
以大宋如今的发展趋势,民间生活富足,在物资上自然不会出现问题,不过还是有一些外来的务工人员,缺少取暖的工具。
对于这些人,王直还是着令当地官府进行援助,同时也从内裤里抽出一些支援的资金,责令工部加大马力,制造出更多的暖气装备。
早在几年之前,在过冬之时,王直就已经令工部制造出相应的暖气设备了,一开始是在皇宫里面应用,很快就由王直赏赐给徐谓和蔡宗贵这些重臣老臣。
到了现在,暖气早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全部使用的,都是大宋工部出品,富裕人家购买的是有各种花边图案的豪华暖气,即供暖又能当摆设。
而穷苦一些的,则是购置一般的暖气,并且王直还会给这些底层的子民进行补贴,尽量减少他们的花销。
当然,这样的商品,自然也是推广全世界,如今就连最遥远的西伯利亚地区,都有着大宋工部出品的暖气设备。
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不少商家都在仿制大宋的商品,不过这些都是小商家,规模以及质量上根本就不值一提。
至于那些有实力的豪商,自然不敢这么做,一旦让大宋发现他们不经允许仿制的话,立即会中止商贸合作,那样一来只能是得不偿失。
因此,不论出现什么样的山寨货,都无法撼动大宋商品的地位,而且很多人也只认大宋的商品,只要购买的商品上面有着大宋独有的商标以及编号,那就有着一股到暖气,在华夏历史上,北方人习惯于热坑头,而西欧则是最早出现于古罗马的地暖气,也就是在房子底下装有火炉。
如今的大宋,暖气基本上已经普及,也就只剩下那些外来务工者们,有些人条件简陋,并未能够使用得起。
若是以往的冬天一些简单的棉服棉被自然能够御寒,不过这一次寒潮突袭,这些外来务工者在御寒方面显得有些够呛。
不管怎么样,这些人总归是在大宋工作,王直自然不想看到有人因此而冻死,直接大笔一挥,便送出一批暖气设备,以及大量的御寒物资。
在王直这边有所行动之时,一直关注大宋动向的豪商们自然也不甘人后,亦是捐出不少物资,这些自然是之前的贡献值制度所造成的局面。
这段时间以来,所有产业都已经逐步完成机器的更新换代,有了自动化的介入,各个产业均发挥出高效的产能,以往的商品量一下子增了好几倍。
如此一来,之前选择退出的股东皆是懊恼不已,而留下来的豪商们则是一脸的庆幸,同时也对那些多余出来的股份眼红不已。
现如今随着全球贸易的普及,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剧增,市场上往往都是供不应求,产能高效的结果,便代表着更多的利益。
而且除了利益之外,还有着竞争力的提升,过不了多久,那些同行们都会逐渐被淘汰,最终只留下大宋这边的产业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家伙对于贡献值制度也开始热心起来,毕竟这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股份,而且还能加深与大宋之间的合作关系。
当大量的捐助物资投入各地之后,看着大多数底层人员接收到物资的一幕,民众也开始意识到,这个贡献值制度的好处,没有什么比亲身感受更加有说服力了。
对于这个场面,王直自然是乐见其成的,而且他还打算等寒潮过后,便会根据此次的援助名单,将之前的股份分一点出去,好好犒劳一下这些股东们。
当然,豪商们在眼热于大宋商业股份的同时,也在琢磨着王直所投入的神秘机器,之前他们还觉得王直过于夸张,毕竟这世上还没有过能够自动生产的机器。
事实胜于雄辩,无论大家伙如何猜疑,机器投产的结果,便足以说明问题,而留给大家伙的,只能是一系列的问号。
在这个方面,王直当然是增派护卫,执行更加严厉的防备,并且严禁工作人员随意走动,活动区域必须得在当地小城,若是想要出动,得进行申请。
而且主要的人员,王直都让侦查局特派员进行跟踪保护,一旦出现问题,不需上报,直接可以视情况而就地处决,防止技术的外泄。
在如此严密的防范之下,王直的蒸汽机技术也牢牢掌握在手里,在不能获取相关的技术之下,豪商们对于股份也更加眼热。
这也导致此次援助的物资,外地送来的量,比王直还要更多更丰厚,而大明那边的情况,却是相反,不仅无人援助,朝廷拨下的赈灾款项,到了地方也已经去了七七八八。
有着上一次大风灾的大移民事件,此次大明硬是加大了海疆一代的管理,相比于赈灾,这些官员的关注力都放在了防范自家子民的身上,实在是太过悲哀。
寒潮持续了整整一个冬天,与大明路有冻死骨相比,大宋这边虽说前期有人因此而生病死亡,却没有真正被冻死的。
两相比较之下,高下早已立判,不过双方的民众早就已经习惯了,一方优越感犹在,另一方则是已经麻木。
当春天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