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言情总裁>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第五百一十六章皇帝降的,王爷降不得

李世杰是乾隆朝的名臣,虽然在后世并不显眼,可在乾隆朝,这就是一活着的传奇!

人家从一名“捐例”小官到封疆大吏,一品重臣,这已经很李卫了不是?

可他跟李卫相同的只在于二人皆非科举正途入仕,皆做到了一品大员,不同的却是,李卫乃幸臣,起点就是五品户部主事,很快就一步登天了。而李世杰则是从小吏做起,一步步爬上川蜀总督的位置,是实打实的做出了卓著政绩,才受到了民众的拥戴和朝廷的重用的,这不止在乾隆年间的封疆大臣中实属少见,就是在整个大青果的历史上都绝无仅有。

尤其难得的是,人家四五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自始至终都是尽忠尽职,不忘初心。他以清正廉明闻名遐迩,体恤民情,处处为百姓着想,不但是一个难得的清官,更是一个难得的好官。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李世杰任泰州知州,初到任,就接下了前任州官遗留下的400多件疑案、难案、冤案。当他视察牢狱,目睹囚犯及其亲属的喊冤叫屈,以头撞地的悲惨情景,就下定决心为民申冤。于是认真审理积案,亲自调查重大冤案、假案,每日从清晨忙到深夜,地方志记载“昼夜据案视事”,“不五月而四百余案报结”。

江苏巡抚和按察使怀疑他草率从事,派员复察所有案件,竟无一件错判或疏漏。

泰州处处能听闻“李青天”之嘉誉。

而至于这样的一位能臣,怎么就跟洪亮吉搅合在一处了,这只能说是造化使然。

李世杰自幼聪颖,但不好学,对四书五经没兴趣,喜欢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为人豪侠仗义,爱打抱不平。自然就多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了。推荐阅读//v.///

他爹就为他谋了个小吏的职位。

至此走上为官之路了。

但即便做了官,学问不到家也是要闹笑话的

尤其是他在查《沧浪乡志》中措词失当,乾隆帝批评他“文理不通”后,更加促使他在政务之余刻苦攻读,砥砺学问。

所以当大官不稀罕,当官了之后还能仕而后学,兼资文武,这才是真牛逼。

就跟某年月的一些小鲜肉小花们,在爆红红的发紫之后,还能沉下心来磨练台词功底,磨炼演技的,而且还练出来了,这才是真牛!

李世杰由此便跟书本打上了交道。

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每到一地作官,就都很重视教育。

在任镇江知府时,带头捐资创建“宝晋书院”;任宁池太广粮道时,又创办了“中江书院”,鼓励百姓送子读书,培养人才。

还在老家狮山麓下捐资修建了文峰书院,首开黔西创办书院的先河。

洪亮吉与之就是因此结缘,当然了,文峰书院创建时的黔州学政还不是洪亮吉的。

但因为李世杰常年捐资助学,洪亮吉做了黔州的学政之后,自然就跟这位黔州出身的政坛大佬有了瓜葛。

川蜀沦丧,李世杰护着永瑢永璇退到了黔州,然后再从黔州退到滇南,这个过程中他与洪亮吉就走的越发进了。

因为云贵自有自己的老大在,李世杰没了川蜀之后,只能成为一摆设。

加之他年岁也大了,索性就乐得逍遥。

若不是因为跟满清纠缠的太深了,满清败退滇南的时候,他都能回老家隐居不出的。

陈军肯定不会把让怎么着啊。

当初成都兵乱的时候,川军都没人向李世杰开枪的。

他前后两任川蜀总督,明法纪,倡廉政,并且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衣食住行分外俭朴,摒除繁琐礼节,惩治贪官污吏,励精图治,使饱受大小金川十数年战乱之苦,经济箫条,藩库空虚的川蜀渐渐恢复了元气,那在川中的名头不是一般的响亮。

当然了,历史的局限性放在李世杰身上依旧显著的很,他能顾着川中平原,顾着川东各州府,但大巴山里的棚户棚民,他还是照顾不到的。白莲教起后,人家该反还是反的。

长长的叹了口气,早在清军丢了江南湖广之后,李世杰对局势就不报希望了。但他饱受满清的恩惠,不可能转身就投降啊。

那就熬吧。

反正他自信自己不会有事。

搞不好陈军见到了他还会恭恭敬敬的捧着呢。

所以滇南没了就没有了,不用多长时间,西域的大清朝就会彻底没了的。

他李世杰都上七十岁的人了,想的太多干什么,老老实实的回家等死去,能身死故土,这都是最大的幸运了。

现在陈军不战而下曲靖,巡抚刘秉恬、布政使谭尚忠、提督乌大经,均不战而降,昆明门户顿开,怕是不要几日,这座城市上就该飘着红旗了。

也不知道那两位在这个节骨眼上会作何选择。

如果真学了元末梁王,倒也罢了,如果屈膝投降了……

李世杰忽然摇头失笑,自己的想法实在有些不堪了。只是想到永瑢永璇此前的表现,李世杰总有种“不祥”的预感。

……

执掌昆明兵权的是云贵总督富纲。

此人出身伊尔根觉罗氏,正蓝旗人。

“你说的可是真的?”

“小人断不敢在这等大事上弄鬼。”

“可你是质亲王的亲随,为何要在此等事上反给了质亲王一刀?”

“小人虽是质亲王亲随,但更是八旗子弟,更是大清子民。”

富纲脸颊猛地一抽,八旗子弟,大清子民,这样的忠臣烈士,怎么就不能安放在真正有用处的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六章皇帝降的,王爷降不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