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内一片兵荒马乱。
再也没人在这个时候把住大小城门不让人走了。
从通州只带了数百骑匆忙返回京城的火器营都统永琨,第一件事就是奔到皇宫里,请留守的怡亲王永琅、领侍卫内大臣富良和军机大臣王杰等赶紧请宫内的几位皇妃移驾西巡!
通州败了,京城保不住了。
自己又快马加鞭的跑到了嘉亲王府,请永琰的嫡福晋喜塔腊氏等带着孩子赶紧走人。
再不走就走不了啊!
而至于他自己家,则早就安排随从去通知了。
事实上,看着永琨狼狈逃回京城的数百骑,一进朝阳门,人就哗啦一下散去了过半。全奔回自己家去通知人赶紧收拾行李跑路了。
通州之战败得不可收拾。
陈军的步兵顶着清军的火炮和火箭,缀着清军屁股后头杀进了城内,然后整个通州就都完了。
城门一陷,全城崩塌!
庆桂不走!
他已经无颜以面’苍生’了,在通州一死了之,对之反而是一件幸事。
永琨可不留在那里陪他送死,赶紧回京城报信,趁着陈军还没摆平通州清军的档口,大家赶紧走,快点走。
他们的到来就如同一勺冷水落入了沸腾的油锅里一样,瞬时间里整个四九城都乱了,都炸了。
那些早就有准备的达官显贵,纷纷赶着马车出门,是一刻都不愿意耽搁。
庆桂此前虽然严令各门不得放人通过,但达官显贵们又不是傻子,岂能不知道通州之战败多胜少?一个个早就做好了准备!
而大批的平头百姓就纷纷关门闭户。
他们不会逃跑,陈军不是杀人狂魔,一直以来陈军都没有做过大肆屠戮的烂事。不管是对八旗还是对汉人。所以没什么好怕的,他们不会走!
甚至许多人都想着,陈军来到了,燕京城的粮食怕也会降下来了吧?
很多底层的旗人也不会走。
走又能如何呢?
他们是有马啊,还是有钱有粮食啊?
跟着贵人往西跑还是往北跑啊?v首发
路上连口吃的都没有。
与其如此,还不如等着陈军呢。任凭发落,反正陈军又不乱杀人!
大量祖籍在直隶中原齐鲁皖北鄂北苏北等地的官员,这时候更不会跑了。
他们老家都已经被陈军拿下了,这个时候不顺势归降,还要陪着满清这艘要沉的大船,一块去死吗?
是的,大清这条船要沉了!
虽然从整体上看,满清的地盘还很大,西北西南的兵马东南华南的钱粮还很多。可陈军大气候已成不是吗?
反观满清,被南北东西分割成了好几块,有精兵的地方没有钱粮,有钱粮的地方却没有精兵,实力拦腰斩断打五折都是好的了。
这点上只看闽粤两省就最为直观。
都这么久了,两省的清军不止没遏制住陈军在东南沿海的肆虐,就连云霄厅他们都没能拿下。也就是仗着陈军没有向内陆进军的意思,勉强守住漳州。
至于何时才能横渡海峡,收复大员,呵呵,那是只有梦里才有了事了。
而陈军呢?
不止军队战力强大,人口众多,钱粮也是不缺。有了金种子这个叫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后,中原的粮食产量比之湖广赣西也不差的。
更具备水面海面上的绝对优势,拥有着战略上的主动权,现在再夺取了京城,更是叫全天下都为之震动。日后还能不没好?
反正都到这个节骨眼了,一个个也无须再遮遮掩掩自己的态度。
把大门一关,府内男仆全都操起棍棒刀枪来,这态度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当然了,京城的官多,总有几个与众不同的。
那就看各自的选择了。
生缝这等大变,不管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不管如何那都是自己选的。
反正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顺服。
留条后路总是好。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要是将事情做的绝了,日后就会给家族招来祸端的。
局势到了这一步,从龙已经晚了,但如果可以弄个太平也不错不是?
李广桥南街也是人来人往的。
和琳根本都不用放话出去,人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京城内的另一个焦点。
“好个贼子,终于露出真面目来了,看我不灭了他和家满门!”
刚刚把几个皇妃恭敬的请出紫禁城的怡亲王永琅气的直跳脚。
这是第三任怡亲王了,他爹王弘晓是胤祥的第七子,乾隆四十三年时就死了。
作为大清的第九个****,怡亲王这一支虽然在乾隆继位后,屡遭乾隆的打压,但不管如何那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
要知道等到咸丰死后的辛酉政变时,顾命八大臣之首就是当时的怡亲王呢,地位极其之关键,领侍卫内大臣,本身统领着禁中兵马。
“怡亲王,这都什么时候了,那里还顾得了一和琳?早早把福晋阿哥送到河东才是第一。”
永琨都不想搭理永琅了。
这人莫不是傻子?
和琳这个时候人都已经跳反了,他岂能没有准备?
那些想要依附之,保个平安的人,岂能放任永琅杀了和琳?
和琳死了,谁还能在陈军跟前来保他们的利益啊?
是靠冯氏这个妇道人家,还是靠丰绅殷德这个小儿?
年刚刚六岁的旻宁,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娃娃了,此时被生母喜塔腊氏紧紧地搂在怀里,老半天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