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科幻未来>我真就是个键盘侠>第243章 太白现真形

可以挖硅基人的祖坟了。

不过这坟不好挖,太白的地质跟水蓝不一样,不硬,更像是橡皮泥,准确地说大都是观音泥。

这种土质又韧又软,非常不好下手。

而发现化石的地方离着地面有数千米,可给梅哲仁出了好大的难题。

黑龙号倒是有盾构的,但在压强百倍于水蓝的太白上掘进作业,就如同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开挖淤泥一样。

更困难的是软弹的地质不受力,盾构的振动都被这些硅酸盐泥给传导发散了。

当黑龙号花了半小时才掘进了数米之后,梅哲仁停了下来,得另想办法,不然挖到何年何月哟。

梅哲仁反思了一下这个化石群的发现过程,当时他扫描不到场域波动,以有枣没枣打一杆的随性,将金晴切换到了地质勘探的超声波频道,就扫描出了这么一堆死物。

成像出来时他还吓一跳,因为地下的那一堆东西太吓人了。

上万只大大小小的龟挤在了一起,要不是数据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化石,他差点以为中了硅基人的埋伏。

硅基人的生物形态竟然是龟,还是硕大无朋的比蓝鲸还巨大的龟,太吓人了有没有!

然后梅哲仁一激动,就操着黑龙号开挖了,没准运气好,挖出化石来还可以分析一波,把硅基人的底细搞清楚。

现在碰到了软钉子,回想起来才发现,想简单了,过于粗暴。

太白的种种环境都跟水蓝不一样,做什么都依着水蓝的惯性思维,不碰壁才怪。

自己果然不是搞科研的料,满脑子都是科学民工用的“水泥”,只懂以力蛮干,缺乏发散巧劲。

须知做任何事都应该根据客观规律充分解析,如此才能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来。

工欲善具事,必先利其器,动手前的充分准备,何尝又不是一件“利器”。

其实开挖前就该想好怎么挖才省力。

梅哲仁想通透了,也不急着动手,他联系了研究所,又让卢征峰找一批科学院的学者当外援,术业有专攻,得找行家才行。

知识体系梅哲仁是够全的了,可这会儿他愣是不知道参考哪条才有用。

在通讯频道里召集起了一票人马,梅哲仁还捞到了取笑,程丹心就有意夸张了:“不就挖个土方嘛,看把你为难的。”

就连一向实诚的范东明都来落井下石:“王航宇的奶奶不就是研究这个的专家嘛,我年轻时还找她老人家请教过,虽说是挖个土方,可里面的学问也挺大。”

程丹心也帮着范东明抬鼓:“唔,谢老对土石方的造谐确实很高。”

看把他们能的,没办法,挖坟嘛,总得问问考古专家,看看要注意些什么,范东明就是社科院里最专业的挖坟好手了,还真得请人家。

不过梅哲仁不准备惯这俩的坏毛病,他清了清嗓子:“如果你们说的是谢雪妮的话,她是我表姐。”

天被梅哲仁给聊死了,还顺便占程丹心便宜,因为照着辈份,程丹心该叫梅哲仁“梅老”了。

梅念碧和梅念菇两个没把住,在视频会议里笑出了声,想不到自家老爷子也给那么皮的时候。

还是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帮着程丹心和范东明解了窘。

他上来就一本正经地询问:“梅顾问,可以提供地层的扫描数据吗?”

数据当然是有,梅哲仁发了过去。

那位研究员看了地层扫描图,眼露精光,还试图去扶不存在的眼镜。

“按这种连续的分层结构来推断,地层的年代跟化石的光谱不一样啊!”

梅哲仁来了兴趣,将挤兑程范二人的心思拋到了脑后:“怎么说?你是指地层的年代跟化石形成的年代不一致,这些化石不是沉积的,是人为埋进去的?”

那位研究员又去摸眼镜了,还摸了个空,这是炼气晋级后能调节晶状体了,视力恢复,但以前的习惯保留下来一时半会儿不适应所致。

这还是个跟梅哲仁一样为惯性思维所累的人,不知不觉间,梅哲仁就接受了对方的看法,同病相怜同理共感嘛。

摸空了研究员有些狼狈:“也不是这样,你看边缘相连的部分,它们的光谱断层是连续一致的,那就说明……”

那名研究员皱起了眉头,他知道答案,就是觉得匪夷所思,所以不确定也不敢断言。

梅哲仁听了前半截就听懂了,于是他先抛出了自己的见解:“是不是这些化石好像凭空出现在那里,一点也没扰乱地层结构对不对?”

“啊!确实是这样,可是……没道理啊!怎么做到呢?”地质研究员百思不得其解,眉头皱得更深了,然后他就猛地抬头看向视频采集器,眼里尽是对学识的向往。

“梅顾问您有答案了对吧?可以说吗?心里痒得紧。”

对于为自己解开思绪麻团的人梅哲仁当然也不吝解惑:“它们还活着的时候,通过构建电场通道,将地层排开,然后钻了进去,所以地层一点都没被破坏,就像是……”

梅哲仁停了一下,组织词句,间中也发现通讯频道里尽是见了鬼的神情和下意识吞咽口水的声音。

好在他迟缓的时间也不久,避免了连片呛气的局面发生:“就像是它们把地层变成了超临界状态,以超导磁悬浮的办法进入了下面。”

梅哲仁的话声一落,他的曾孙女就给他拆台了,梅念碧冲口而言:“怎么可能,那是固态的硅酸盐软质,把它变成超临界态,光能量就


状态提示:第243章 太白现真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