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军团的肌体和基因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是天上下着的雨一样,也同样需要时间的滋润。
梅哲仁没有那么多时间陪着活死人,反正都连接上弦了,大可以远程操作。
现在他们得去试一试新鲜出炉的暗能量引擎,攻关小组不负所托,将试验机造了出来,可以试航了。
没有在黑龙号上直接改装,火龙号和剑龙号组成了对照测试组,梅哲仁只需带上弟子们去“观摩”就好。
不只是单纯的看,这个观摩在梅哲仁这里是观察然后接受困难摩擦的简写。
事实上都不等五人小组抢着上手,王学祖跟罗剑就快打起来了。
本来王学祖还想跟罗剑猜一码定输赢来着,后来是梅念碧和李梦星齐齐向马姿楠求救,老太太给梁明诚施加了些影响,一起上马,皆大欢喜。
不是公器私用,而是另有打算。
暗能量引擎的测试本就没有太大的风险,顶多就是失效而已,不应做备份实验,那样有点浪费资源了。
可帐的算法有很多种,有经济帐,也有时间帐。
如果仅一艘空天舰用于测试,一来装不下太多人,二来如果实验失败了再来回跑,时间就浪费在路上了。
测试肯定在通往荧惑的深空航道进行,用冷聚变来回跑一趟就得数日,有多少时间够这样消耗。
因此研究所跟梅哲仁一起斟酌后决定,上马两艘空天舰。
改装一下,把其中的一艘变成加工中心,发现问题了直接就可以在现场改造现场变更实验参数。
暗能量引擎也被模块化设计了,前鳍的离子发生装置和尾鳍的浪涌振荡器直接做成了可拆卸的模块,可以用另一艘空天舰的机械手进行更换,然后两舰对接便可以马上用加工中心修复改造。
得益于暗能量引擎并不依赖于工质推进,它的作用力不接触引擎本体,而是直接像海浪一样作用于舰体外的能量罩。
所以引擎并没有与舰身结联是否牢固的问题,说它像喷水推进器也只是为了解释得更形象,它喷的是无形的暗能源浪涌,反推也是作用于无形的暗能量罩。
同时模块化设计不但方便,还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
万一离子发生器或者浪涌振荡器发生了故障,如果在深空可以直接进行自持续的紧急维修,只要舰上有备份套件就可以了。
区别在于单舰航行时需要船员进行太空行走手工更换,双舰编队的话就啥问题也没有,几分钟的功夫就能解决问题。
这又引出了另外的一盘帐,效率帐。
单个暗能量引擎产生的暗能量浪涌,理论上覆盖的区域半径有上百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只要是笼罩在防护罩里的物质都会被推动。
而且它的输出功率并不会因为防护罩里的物质质量增减而改变,因为动力不是引擎提供的,只是引擎诱发的,算是一种宇宙之力。
那就意味着在离子防护圈的范围里,拉多拉少并不会增加能量的消耗,甚至于扩张暗能量防护罩的范围在功率输出上也划算。
最终得到的数据模型显示,双舰编队跟单舰编队航行所消耗的能量没有额外增加,另一艘空天舰只要控制在防护罩的范围内,等于可以白白地搭顺风车船。
还有一种拖拽的方式,以百公里的半径来计算,几乎就可以容纳一支大型舰队。
只需要一个动力,然后每艘空天舰只要打开离子发生器形成暗能量保护罩就行了,这个半径内的暗能量浪涌足可推着它们前行。
这跟梅哲仁原来估计的难度相去万里,只要结队航行,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真气或者场域能量。
这项技术应用在小行星带采矿上最有前景,一艘空天舰跑进小行星带,用暗能量防护罩把小行星套起来,虽然吃不了,却可以直接用暗能量罩将它兜着走。
而且没有丝毫的加减速问题,只要暗能量浪涌停止,天体引力立即就会让空天舰携带的大型陨石或小行星停下来。
这个效率可以吓死人,一艘空天舰可以拖个比它自身重上亿倍的物体在太空里以0.1倍的光速行驶,还不会出现交通事故。
宇宙采矿还没展开,就把大家给震懵了,百公里直径的小行星意味着天量的资源,不管哪一种金属都够人类用好久。
但震惊部这一次不是来访,而是赖在牛基尼儿岛就不走了。
还没等科研人员回过神,军方的手脚就伸了进来:加码,必须得加码,这东西就是个高速高能的炸弹,唔,命名为行星级鱼雷比较合适。
还有一盘力量帐可以算,人类终于有了灭星级武器。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把离子发生器和浪涌震荡器单独装在一艘小型空天艇上,再辅以微型聚变堆,开着它撞向一颗行星会怎么样?
聚变堆可以给离子发生器源源不断地供能,支起离子防护圈,稳住暗能量防护罩,然后用量子通讯远程给浪涌震荡器间歇性充能,就可以让这枚鱼雷以0.1倍光速冲向目标。
甚至只需要携带一公里直径的陨石撞向水蓝这样的行星,就能把水蓝给撞爆了。
即便不携带攻击质量,单纯是上面的暗能量浪涌作为攻击手段,也可以湮灭半径一百公里以内的所有物质,将它们撕成原子态,还没有任何污染问题,属于清洁武器。
这是任何人类已知的武器都达不到的威能,不管核弹还是高功率的能量武器,以它面前都是个弟弟。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