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励士气,中午所有参加登城以及计划要参加登城的士兵,统统都有一块羊肉或者狗肉、马肉吃,临上阵还能喝碗酒壮壮胆。
关羽自己也跟着将士们一起吃饭,他也做个表率只有一块肉,无非体积大些。正吃着,负责东城围攻的徐晃,也趁着午间歇息匆匆跑到关羽负责的阵地,向这位顶头上司老乡请示建议战术。
徐晃对今天这一战也是感触良多,因为他同样参加过九年前那场限时攻破阳平关的战役,而且正是徐晃当年带着那些刚刚从白波贼整编为官军的杂牌军,负责打最后阶段最血腥最没技术含量的堆人命蚁附,想来都是不寒而栗。
他跟关羽是河东老乡,河东与河内接壤,他们少年时也都游历过河内,以及更东边的河北平原诸郡,论对地理的熟悉程度,也算是半个本地人。
徐晃知道河内与河东地理的细微不同之处,刚才也是被热得激发了灵感,跟关羽请命:“太尉,素闻公孙瓒当年曾赞‘袁氏之攻,势若神鬼’,尤擅穴地之能,审配就是献穴地之法破了公孙瓒的易京楼。
河内已经出了太行山,论地质与河北其余诸郡相若,也是干燥松软、易于挖掘。而且现在还未彻底天寒地冻,不如我们也试试穴地攻城吧?
真要是到了腊月或者正月,土地封冻、黄河河面也结冰,这招就用不了了。我们现在试试看,就算攻下了野王,也不怕麹义张辽文丑赶到后如法炮制反攻。”
徐晃这个建议,从地理和天候来说倒也因地制宜,河内虽然属于河北平原,但毕竟是刚好在黄河边上,气温跟对岸的雒阳、孟津也相差不大,比河北平原北端的常山、中山这些郡,同期气温起码高四五度。
黄河下游每年的封冻期也就公历一二月份左右,折合农历正好是腊月、正月。只要土地封冻后,挖掘难度就会几何级数增长,地道战术就彻底不可能了。
这是一招打了时间差、己方用了之后敌方来不及模仿的招数,只能眼看着关羽占领野王城到明年春耕,或者用别的办法再攻回来。
但这个战术也有很多难点,关羽也是懂行之人,摇头叹道:“谈何容易?穴地之法最吃亏的就是速度太慢。当初审配挖公孙瓒可是挖了三个月,那是久围不下的坚城才那么干的。就算这儿的城池防御远没有易京楼深,寻常之法挖一条地道进城至少也要半个多月……
地道入口就那么大,要挖的截面也才那么点宽敞,只能投入那么点人手挖掘,我们空有三万大军,大部分人都闲着,这有什么用?难道还挖三条五条?只要有一条能进城就够用了,别的还不是浪费……”
不过,关羽说着说着,似乎意识到什么,语速也放慢了些。
徐晃显然是来之前就把事儿想明白了,见状推波助澜地提醒了一句:“太尉,我记得出战之前,诸葛长史也跟您提过,河北诸郡地质适合穴地。
他不是还说前年跟着您还有李司空平西域、巡视西域诸国时,受西域打井暗渠之法启发,想到一个法子或许可以用于战事……”
关羽振奋地点点头:“阿亮确实说过一些,还真是抢时间的时候可以用。我也不瞒你了,那个法子叫做‘竖井穴地法’,是西域之民为了引天山雪水种葡萄、挖掘地下引水暗渠时想出来的。西域日晒曝烈,明渠没流到地方就晒干了,所以需要地下暗渠,先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见过此物。
这法子拿到战事上来用,针对的就是传统穴地、只有地道口横截面这一个挖掘面,容不下太多人同时挖,导致进度太慢的问题。
西域人会同时在地道沿途打几口竖井,然后从竖井两侧朝着最初的运兵入口挖,这样打两口井就有五个面同时挖,比传统一个面挖快五倍。三口井就是七个面,四口井就是九个面。要加多少倍人力同时挖,只要先多挖一半数量的竖井就行了。
不过,地道之法也要注意保密,不能让敌人发现我们在哪儿挖,否则敌人只要在城内对应的位置挖深堑就能阻断地道的出口。竖井法挖地道,挖出来的土可是没办法遮掩的,必然会在井口堆积形成土山,尤其是竖井要离城墙比较近,一开始还会被城头的弓弩压制……”
徐晃听关羽分析到这儿,基于旁观者清的战场经验,补充建议道:“听说殷参军不是上午还建议太尉在城外多立蔽箭木墙,让弓弩手可以安心躲在后面朝城头放箭么?
不如眼下就立刻开始让军中木匠腾出人手造简易木墙,傍晚之前就推到城下放置。然后我军连夜开挖一条真地道,再一夜之间打上几十口竖井,有真有假,让敌人明天醒来分不清哪条是真的。
挖出来的土,就堆在那些给弓弩手蔽箭的简易木墙墙根,或者把木墙堆高,也别留在一个地方,运到周边木墙墙根下都分匀。这样以杨丑之庸才,肯定分不清虚实了。”
关羽眉毛一挑:这个似乎能试试,夹枪带棒的虚则实之,把好几条攻城战术都杂糅在了一起,杨丑肯定看不穿。
再说,就算看穿了,这些工事也有别的用处,那些挡箭的木墙被夯土加固加高,强攻的时候也要用到的,并非浪费。
“立刻按这个战术重新安排!把目前这几架投石车装好了,木匠就全部调集起来。另外,挖地道的最初开口,也可以开始施工了,竖井晚上天黑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