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631章 改元称帝
县五万户,算是把半个南郡都作为刘表家的私人封地了,只不过说好了要“世减一县”,也就是传到他儿子刘琦一代时只有四个县封地,以此类推最多可以封到刘表重孙还有最后一个县食邑。

这些优厚条件之下,刘表终于是在六月二十五这天,距离刘备登基还有最后五天,亲自来到了长安。刘备亲自到蓝田迎接,私下以兄弟相称,礼遇有加,刘表总算是彻底放心。

刘琦也正式继续做南郡太守,伊籍改封外交系统三把手大行令。

其余刘表手下的文官,蒯良、蒯越、韩嵩、傅巽、刘先等也分别任用,蒯良留任襄阳太守,蒯越调到长安,其余依次执掌地方郡县。

刘表麾下的武将中,文聘为宜都太守,接替之前周泰负责的防区;王威留在南郡,依然听从刘琦指挥,负责南郡防务。黄忠调到长安,编入其他部队,不过黄忠没有功劳,暂时连校尉都不是。

……

完全接收了刘表的地盘兵力和文武下属之后,刘备也终于可以安心粉饰太平,正式登基了。

六月底的一天,贾诩被从廷尉牢狱中提出来,在未央宫南面、六曹办公衙署聚集的那个广场路口,当众弃市,肢解分示百姓。

长安城内平民,难得又欢庆了一天,仅次于董卓和李傕被杀的时候。连长安城内的菜贩子都发现,当天大吃大喝的生意比往常好了三五倍。

次日一早,欢欣的氛围还未散去,刘备就在长安南郊举行祭天地、登基的大典。百官全部列朝,连告老退休了半年的蔡邕,也脚步略微虚浮地参加了。

没办法,李素其实也不想劳动老丈人,但袁绍那边还有杨彪在,朝中上了年纪的老臣也多半在袁绍那,还有华歆孔融之类的“道德楷模”。

所以,让蔡邕摆摆辈分,显得刘备这边也不是没有三朝元老,很是重要。蔡邕比杨彪还年长九岁,自朱儁死后朝中做过三公一级高官的就没有比蔡邕年长的了,正好当吉祥物。

蔡邕马上虚岁六十六了,相比之下,刘备这儿的最高层官员中,第二老的许靖也才五十出头(刘表五十六,但刘表不算)。钟繇四十八,荀攸四十二。再往下纵有年长的,官职也不够高。

蔡邕的身体状况其实也还好,但李素关照他别显得太健康,所以他走路的时候才故意稍微哆嗦一下,刘备也恩准他带仆人搀扶。

这一切,显然是为了掩饰年初的时候,蔡邕从刘协那儿“告病还乡”,从雒阳回长安。要是经过半年的调养后,蔡邕身体状况显得太健康,世人也容易嚼舌头说他当初就是不忠于先帝。

于是,蔡邕就顺理成章地主持仪式,念了一些诸如“皇帝备昭告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云云的话。

从董卓李傕郭汜开始谴责起,一直谴责到袁术、袁绍。或祸乱朝纲,或窃据神器,或傀儡伪帝。最后宣布刘备延继汉嗣。

这些说辞,跟历史上刘备后来的称帝、以及光武帝当年的称帝,倒也略有不同,主要是那些“备无才德,请择有德者居之”之类的辞让套路省了。

主要是现在袁绍也傀儡了一个姓刘的,刘备再虚伪容易打击士气,加上刘备已经不信仰“天人感应”那一套了,改信殿兴有福,也就不存在五德终始,人君对德行的判定条件也有所修改。

蔡邕宣读的那份说辞,也是根据他自己对殿兴有福论的理解,重新修饰改的措辞。

毕竟当初李素刚提出这套理论的时候,也借助了蔡邕的学术声望,他也是参与了的。这些年蔡邕也没少在理论揣摩上下功夫,把那些文学性的细节都完善了。

加上蔡邕的文坛地位,他写出来的东西也没人会质疑其专业性。

该读的全部读完之后,刘备登台拿过玉玺,正式称帝,时年三十七岁。改年号为“章武”,还是“彰显武功”的寓意。

封王后吴苋为皇后,皇长子刘永为太子(四岁),又封了两个襁褓中的小女儿为公主。

以蔡邕为太傅,陈留侯,食邑万户。

关羽为太尉,李素为司空、卫将军。皆食邑万户。钟繇为司徒,荀攸为尚书令。此二人缺乏军功,爵位只能封为都乡侯,没有明确封地,食邑三百户。

张飞为车骑将军,食邑八千户。

吴匡为前将军,赵云为后将军,各食邑五千户。

马超为征西将军,县侯,食邑四千户,典韦为中护军,乡侯,食邑两千户,高顺为安南将军,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其余杂号将军,有甘宁为横海将军、周泰为楼船将军、徐晃为鹰扬将军、太史慈为伏波将军,不能一一胜举。爵位也自千户乡侯至四百户亭侯不等。

重号将军并不用全部封满,留下足够多的缺位,也是因为天下尚未太平,正好留出上升空间给大家奋斗。至于杂号将军就更是本来就封不满。

黄忠、李严、张任、严颜以下俱为校尉,爵位最高者不过都亭侯、食邑二百户,或关内侯;关平、魏延、陈到以下为都尉,无爵。

至于文官方面,九卿并没有全部封满,因为刘备的嫡系文官很多年纪资历不到,有些衙门就封个少卿主持工作,等改革完之后再提上去。

九个部门的主要一把手人选,包括刘表、管宁、许靖、刘巴、国渊、简雍、法正、孙乾、董和。其中刘表、刘巴、国渊、简雍四人有食邑,除刘表外其余三人均为关内侯。

而地位不在这些人之下


状态提示:第631章 改元称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