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79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阎象见过桥蕤、打探了最新的情况后,自信满满。

只在蓝田住了一晚,第二天也就是九月二十九,就继续启程北上,十月初二抵达华阴、过潼关,初四抵达弘农县,然后递了拜表,朝廷对于袁术遣使入贡也非常重视,就安排在十月初六的朝议日正式接见。

阎象虽然对这些穷讲究的礼节嗤之以鼻,却也犯不着违背。等就等吧,大不了先结交一下弘农朝廷,看看如今朝中都有哪些人物。

跟着他一起来的黄承彦,原本一路上也是愁眉苦脸,原本不想当袁术手中之刀。但既然都抵达弘农了,也渐渐既来之则安之。毕竟这种乱世,能到朝廷见见世面,看看形势,也没什么不好。

反正黄承彦就秉持“除了天文技术问题,其他问题一律不开口”,也就是了,不至于因此就被视为袁术党羽臭了名声。

跟黄承彦一起来的,还有一些随从,包括两个貌似弟子的,加上五六个仆役。阎象也没干涉他的自由,没盘问他的随行人员组成,充分尊重了一个名士的隐私。

但实际上,黄承彦这俩“弟子”都不是真弟子。一个是他的女儿阿丑,另一个是司马徽的弟子单福——也就是杀了人后改名流亡江湖的徐庶。

黄阿丑之所以能带出来,是因为黄承彦觉得这次被袁术威逼,想看看有没有别的出路,如果机会好就移民。

汉末的家族迁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南阳和长安之间的人口迁徙,历史上高达百万。

主要是原本历史上李傕郭汜统治长安的年份太久、对内太恐怖了,逼得百万人流散,沿途饿死都有几十万。荆州因为刘表治下十几年没打仗,对司隶和三辅士人吸引力太大了。

但现在情况有所不同,李傕已经被刘备干掉,刘备的名声可就比李傕好太多倍了。加上杜畿这种京兆、南阳左右横跳的大家族,之前做了第一波试水,发现关中的环境还不错。

刘备虽然严查赈灾骗补、兼并土地的世家豪强,但总的来说执法还是很公平的,经济上的严格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严,所以守法家族的财产安全很有保障。相比之下,袁术这儿反而是临时苛捐杂税想巧立名目就巧立名目,南阳大族的财产反而没那么安全。

既然都被逼得路过长安看一看了,黄承彦也就带上几个家人顺便探探路。至于带着女儿抛头露面会不会不方便,黄承彦倒是丝毫不担心——反正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才十一二岁,而且黄头发长得黑,跟胡人似的,不会被山贼流寇盯上的。

而徐庶跟着来见见世面,想法也跟黄承彦也类似。他是纯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家也不敢回,四方游历先找到个可以投靠的地方安定下来,才敢回家接老母。所以借着机会假装黄承彦的弟子,那是司马徽帮他打过招呼的。

历史上徐庶生年不明,但至少比诸葛亮要年长近十岁。他早在董卓进京的时候就杀了人流落江湖了,如今逃难江湖、折节求学生涯都已经五年,今年已经虚岁二十四,要不是隐姓埋名没人举荐,三四年前就能寻求出仕或者至少是找个为吏的差事。

……

九月初五,休沐日。阎象趁着等待朝见前的休息日,在弘农转了一圈,摸清了最新的公卿情况,顺带也是暗中观察皇帝如今受天下士人的支持率如何。

后面这个情报,是袁术要求他暗中打探的,主要是皇帝逃到弘农之后,袁术还没亲自派人见证过皇帝的近况,不知道皇帝的失德所导致的人心离散有多严重。

而这个情报,会影响到袁术后续的决策,影响到袁术敢不敢飘、什么时候才飘,当然非常重要了。

入夜之后,阎象才回到驿馆,满面酒意,显然是在别的公卿那儿喝了一圈交了不少朋友。

黄承彦和徐庶也想打探消息,就暂时虚与委蛇,假装关心阎象,正好黄承彦略懂医术,给阎象炮制了醒酒汤。阎象看名士对自己关心,也颇为得意,话也多了,心中并不戒备。

“阎主簿今日饮宴欢畅,必有高朋?”黄承彦旁敲侧击地问。

阎象酒意还未尽去,难免说话放肆一些,嘴上没个把门的,也不顾是否大逆不道了,只听他冷笑着调侃:

“我今日拿着卫将军的礼物,中午晚上两顿,结识了足足八位公卿!都跟我一起喝酒了!可见主公的面子之大,果然是天下翘首,争相结交,我一个主簿,都能狐假虎威。

不过还真别说,我来的时候,以为九卿多有缺位,最多也就三四个人在弘农,其他要不是出缺,要不是在刘备那儿做事。没想到,居然弘农城里有六位九卿长住,而且有俩就是最近两个月刚来的,难怪我们在南阳时,都还没得到情报风声。

想不到啊想不到,这么个失德天子,居然还有那么多名士眼巴巴千里迢迢赶过来伺候,要想借口天象灾异让皇帝再下罪己诏承认失德、打击其威望、削弱其肱骨,怕是比想象得难些了,嗝——”

阎象说着,打了一个酒嗝。

黄承彦听得心中暗暗摇头,徐庶更是觉得不齿,他们也知道,阎象要不是喝多了得意,清醒状态下是绝对不敢说这么大逆不道的话的。

但他也没法不得意、没法不喝多,因为阎象来之前,根本就没想到公卿们会对他这么客气,人只要意外之喜,就容易控制不住喝酒的量。

黄承彦假装不介意,继续顺着往下套话:“哦?不知是近来又有哪些义士投效朝廷


状态提示:第479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