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28章 看菜下饭的精髓

“嗵嗵嗵……”绵延数里的战鼓一起轰鸣,阵仗还是非常宏伟的,哪怕是历战多年的老兵,都忍不住肾上腺素飙升。

刘备的益州军这几年虽然刻苦训练,但要说见实战大场面的机会,还真是不如对面那十七万西凉兵中最老的那批老兵。

但不管哪一边的士兵,都不得不承认,今天面对的这个阵仗,是他们平生仅见的大场面。此前哪怕是诸侯讨董,也没有这样双方二十六万人同一时刻、在同一块战场上扎堆奋死搏杀。

刘备,关羽,李傕,郭汜,算是在场诸将中阅历最丰富的,他们同样没指挥过这么大的决战场面。

所有人的内心,都有一股见证了历史,并且亲自参与了历史创造的豪迈感。

用李素那种文绉绉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一脚踩进了历史的洪流,滚滚历史长河东逝水,就在我的脚下中分为二。

很快,左右两翼上万骑兵的冲锋呐喊,暂时压过了鼓声,也把李素和其他位于中军的将领的注意力拉了过去。

骑兵机动快,而且善于包抄,所以刘备和李傕军在接战之初,都不约而同先选择了骑兵迂回冲阵、往两翼延伸,以图绕到敌军的侧翼,获得更宽阔的阵型正面宽度。

对于李傕而言,这是教科书式的选择,没有别的办法。

对于刘备而言,理论上他还有别的选择,比如让象兵提前出场。但昨夜的军议中,李素劝他和关羽一定要憋住,沉住气,毕其功于一役,把战象威力的突然性发挥到最大,刘备也答应了,所以才依然让骑兵担任第一阵。

李素昨晚是这么和关羽讨论的:“战象的冲杀效果尚在其次,关键在于对敌军士气的震慑,所以突然性很重要。一定要等两军缠斗到了一起、一方一旦先退却就会遭到惨重的追杀损失时,才能把战象拿出来。

要是双方步兵主力都还没有短兵相接、甚至隔了数里,就提前暴露了战象的真正威力,或许会导致李傕提前退却,如此一来我军就算追杀,也无法决定性重创。”

李素对于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兵团决战,并没有多强的临阵战术指挥天赋,所以他不会对刘备或者关羽的具体指挥指手画脚,这点他很有自知之明。

但他知道自己毕竟多了那么多历史见识和中外交流的熏陶,如今这世上对于如何发挥象兵威力,国内应该没人比他强了,除非是汉尼拔重生。所以克制地给一定针对性意见,还是大有裨益的。

跟象兵无关的部分,李素就缄口不言了。

刘备和关羽,也是在考虑了李素的补充意见后,形成了今天的全局具体战术,并且跟赵云、马超也有交代过了。

“一会儿接战的时候,如果西凉骑兵仗着人多势众、尤其是西凉步军主力人多势众战线宽,要拼命往两翼远方绕,咱也跟着拼命绕,一定不能比西凉人绕得近,甚至要不惜‘暴露出我军两翼骑兵与中军步兵主力阵型之间的缺口’。

让李傕郭汜觉得有机可乘,然后把中军步兵全部压上进行混战,到时候,云长和大王自然另有办法把看起来多得多的、阵线宽度也更宽的西凉步兵击溃。”

赵云盯着对面的张绣,一边往右翼远处奔驰、互相绕后、保持距离骑射对射,一边在心中默念昨晚关羽交代他的打法。

不要担心关羽的侧翼没有保护!不要担心关羽的正面宽度比李傕和段煨的窄!就是要让敌人觉得“冲上来混战对他们有优势”。

在可以不考虑“跟战友脱节”这个掣肘因素、彻底放飞自我后,赵云揍起张绣来当然也就如闲庭信步了。

刘备军一共有骑兵两万七千人,对面的西凉军也不过四万人(郭汜两万,张绣一万,李傕、段煨加起来一万),所以两军骑兵的人数差距还不到50,刘备的骑兵规模劣势不明显。

倒是两军的步兵人数账面差距非常明显,刘备军六万三千步兵,西凉军十三万,差距在100以上。

这样的实力对比,导致“两军骑兵单独拉出来单挑”,刘备根本不吃亏,算上金属双侧马镫和木质高桥马鞍的骑射优势、锻造钢制胸甲板的防护优势,总战斗力还能反超。

毕竟西凉军才刚刚普及双侧麻绳马镫,只有将领们因为之前跟赵云交战过几次、观察到了赵云的装备,所以临时抱佛脚有样学样,打造了几百副金属双侧马镫,但只有军官有得装备。至于这些东西技术扩散到关东战场,估计还要一年半载。

彻底保密是不可能的,毕竟打仗就有死伤,单兵装备总会被敌人缴获然后拿去模仿研究,没防山寨技术含量的东西总会被抄走。

“嗖嗖嗖”地羽箭破空之声擦耳而过,好几次让身着玄甲的大将张绣都有些胆寒,对面赵云军的弓箭比他准多了,两军隔着百步平行奔驰、互相乱射,赵云军覆盖蒙到的箭数也明显占优势。

张绣一开始之所以保持距离,只是为了执行引开赵云、让赵云离关羽的步兵主阵更远,所以不想直接绞杀作一团,想放放风筝拉开更多距离。

现在看赵云跟得那么干脆,那么果决,丝毫没有犹豫,还老实不客气地在对射中疯狂占便宜,张绣终于忍不住火气了。

他毕竟是年轻一辈的将领,那也是有脾气的,城府跟他死了的叔叔张济没法比。

“哼,听说当初叔父就是突围渡河逃跑的时候,被赵云的巡逻队截住了,今日就要为叔父报仇!”张绣回头一看,赵云已经被


状态提示:第428章 看菜下饭的精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