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12章 死硬分子

必须强调一点,在演义里,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事迹,被处理成了关羽筑堰蓄水、淹了曹军和樊城城墙。

而在《三国志》、《后汉书》上,只是当年汉水上游霖雨不断、水位自然暴涨,才有后面这一切。

在初读者看来,似乎演义的形象更为神勇、也更多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谋略”。但知兵之人就能看出,借势天时地利所需的功底,丝毫不亚于人为制造水灾。

说个最简单的道理,当时曹仁就被围在樊城里,他可是在荆州驻防多年的,而且汉水就是他城门口的河,他为什么没有准备好船只呢?他为什么不能提醒于禁、与之协同呢?

或者说于禁为什么没能提前扎营高处,大水来的时候只淹了他却没淹到关羽呢?关羽为什么水一来就能立刻章法有度地全军水陆切换自如、完全没有受害呢?

这都是用兵的功底,几十年的淫浸和经验总结。

此时此刻的陈仓战场,情况也是一样。

李素的有些伏笔,因为太遥远而不能说、不能提醒,比如五年前他在陈仓筑城时搞的豆腐渣工程。

所以关羽排兵布阵的时候,是按照“城墙质量过关,正常按部就班需要多久浸泡加轰击才能砸开”来预算战役时间的,没有把豆腐渣这个变量算进去。

但关羽用兵十年的老练和习惯性地留后手预备队,让他在突发情况出现后,立刻做出了调整,抓住了战机,这才有了如今的效果。

运气还是要的,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

这一世关羽用兵十年,经验资历未必比后世初镇荆州时差,因为工作经验这种东西不是纯粹堆年份的,也要看这些年里参与了什么大项目。比如历史上刘备初投刘表那七年“髀肉复生”的闲散日子,对能力提升其实就没多大帮助。

……

关羽的船队利落地顺着城墙缺口冲进去后,很快就发现城内被淹没的区域也不是很大,南北宽度不过两三里地,东西纵深只有一里多,也就是东南角一个角,占整座陈仓城八分之一的面积。

毕竟陈仓的主城区,是早在西汉之前就选址的,当时就在高处,哪怕西汉水入渭,也淹不到。现在河道复归,当然也就只能淹淹扩张的新城。

但城墙被冲破砸塌,带来的混乱与士气打击,远不是实际受淹面积可以衡量的。

因为事出突然,关羽入城的时候,陈仓一万五千人守军当中,还有足足八千人在西侧城墙上防守、或者是作为预备队在城西的营地内待命,城东发生了什么一时间也不知道。

关羽的部队受限于船只的数量,只有两百多条小船,每船可以运载十几个士兵,所以第一批只有四千步卒趁着水势冲进城内。关羽非常有魄力地让全部船只冲滩、士兵们跳下来巷战列阵,抢夺城内的府衙和粮仓武库等要害。

城内沿街巡逻的张济军预备队,每处不过数百人,遇到关羽的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

有些勇敢的还想拿着弓箭到水边跟船上的汉军对射,但很快就被压制了,一如于禁想组织士兵在河堤上与战船对射一样愚蠢。

关羽的小船虽然不像带船舱和射击孔的专业战船那样防护效果好,但好歹也是有三尺高的船舷的。

他带来的士兵们,都掌握了基本的水战战术动作,跟岸上的弓箭手对射时知道如何蹲姿射击、利用船舷至少能减少七八成的被弹面积。相比之下张济的弓箭手都是直接站在街上射的,一点掩体都没有,杀伤效率差距当然明显了。

累计灭了千余人的城内巡逻队后,府衙仓库全部被占领,关羽命令道:“让各军在西门、东门主街两侧放火,陷阵营跟我去南门!船队立刻回去接第二批部队入城!”

士兵们立刻执行命令,这显然是假装要打开西门、但实际上却进攻南门。因为西门还有八千人,南门却只有两千多,士兵人数还不如关羽已经入城的部队多。

至于东南角外的缺口,虽然可以源源不断冲进来,但水太深了,一米五的水无法徒涉翻越,船不够的情况下要小半个时辰才能运一批部队。

相比之下南门虽然也有积水,但才一尺多深,踩着水就进来了。

到了这一刻,城内的西凉兵也已经充分反应过来,西门内的营地里,足有三四千人的预备队开始往府衙武库反扑,但关羽的人依托高大的建筑防守,弓弩轮射严谨,很轻松就挡住了,搏杀进入了胶着状态。

关羽一方只留了一千多人防守这些位置,倒也无法击退或者歼灭反扑的西凉军,但顶住他们几个时辰是绝无问题的。随着放火扰乱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反扑的西凉军很快就陷入了没头苍蝇一样的状态。

关羽带着一个陷阵营、数百弩手,沿着城中主街杀往南门,很快扑上城楼、斩关落锁。城门冲开吊桥放下,外面大军踩着一尺深的水一拥而入。

仗打到了这一刻,南城墙上还在负隅顽抗的一千余人,在几名曲军侯的带领下成建制地选择了投降——之所以不是负责城门防务的军司马带队投降,当然是因为军司马已经在城楼上被关羽一刀剁了。

“城墙被冲塌是因为高祖皇帝显灵啦,天诛羌贼!张都尉韩司马王司马都被斩了,再抗拒天兵肯定不得好死哒!”各种各样导致士气狂泄的悲鸣,在凉州兵种疯狂快速地弥漫。

就算有些人不信,可是看着对面的汉军士兵一个个那么


状态提示:第412章 死硬分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