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国潮1980>第一百二十三章 优势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写对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一首老京城人耳熟能详的过年民谣。

但民谣里所描绘的为过年而忙碌的场景,其实从八十年代末就开始陆续消失了

因为如果详细解读一番,并不难发现。

在这首民谣中所描绘的诸多关于过年的准备工作中,除了扫房子以外。

其余的像冻豆腐,炖锅肉,宰公鸡,蒸馒头,全都是为了过年准备食物的工作。

说白了,不同于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

在过去,除了对一家人团聚的期盼,寄托了一种对和美的家庭生活的向往以外。

能纵容一下食欲,让家人放开食量饱餐几天,才是国人过年的主要内容和真正乐趣。

是的,当年人们盼过年的确更侧重于物质。

但这也是人之常情。

经过那个年代人,决不会耻于承认这一点。

因为在那缺衣少吃的年代,要是能吃一回炖肉,能放开量吃一回饺子。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年中恐怕就只有过年这几天了。

这必然会成为人们永远的期盼。

而基于此理,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改革开放的成果,自然也应该是从年货的供应上,才能得到最显著、最直观的体现。

像1981年京城居民的春节供应里。

人们就明显的发现了物资进一步的丰富了。

鸡蛋、白酒和半议价菜籽油已经不再限量,米面和猪肉相当充足。

限量供应的食品里,额外增加的项目,还有四至八元一斤的花茶二两。

大料、黄花、木耳各二两,大白菜二十斤,一斤粮票的豆腐,及一斤粮票的豆制品等。

此外,菜市口的“南来顺”还增加了平时不供应的“蜜三刀”等小吃。

这让广大的京城市民,都怀着一种无比轻松的心情,对年夜饭愈加期待起来。

至于扇儿胡同2号院,要论今年年货的水准,那还要远远超过京城总体水平。

甚至可以说是整条胡同里的头份儿。

为什么啊?

就因为这几家邻居们,可都有各自的独到优势。

而且大家关系不错,特别团结友爱。

那几家人一互通有无,这年还能过不好吗?

不信?不信就来一一看啊。

首先说说米家。

米婶儿可是管片里的副食商店的老人儿了。

店里无论谁,是职工还是领导,都得给几分薄面。

那有了这个内应,限量物资的采买上大家可就不发愁了。

尽管如今年货采购,已经不似改革前那几年分外艰巨了,谁家也没必要凌晨去排大队。

可毕竟还得排队不是嘛。

而且东西和东西不一样啊,质地上肯定是有区别的。

有米婶儿在内部把关,那就是一人在岗,众人沾光啊。

他们扇儿胡同2号院可和别处不一样。

几家人都是提前把钱和本儿交给米婶儿,让她统一操持年货的事儿。

这样一来,当然是东西净挑好的选啦。

猪肉都是排骨、五花肉、肘子这样的上好部位。

带鱼都是挑大的给捆上的。

鸡蛋也是挨个拿光盒子照过的,绝不会有坏的。

粉丝、黄花儿和木耳这样的干货更不会是碎的。

豆制品都是单给留出来的,芝麻酱每户人家能比定量多打个五分一毛的。

而且怎么买,怎么弄回去,也统统不用发愁。

米婶儿是弄好了东西,直接打电话,叫边建军、罗广盛、宁卫民他们仨小伙子一起来副食店。

然后借用店里的三轮车把东西装车,就这么直接拉回去了。

等车弄回院儿里去,再按人头一分就得,省事儿极了。

所以别看米家就俩闺女,却完全不用为力气活发愁。

米晓冉和米晓卉姐妹俩,只需在家里腾好了放东西的地儿就行。

其次呢,再说说边家。

如今的边家除了老大边建军能为大家年前洗个痛快舒服的干净澡提供便利以外。

还有一个在“北极熊”混得如鱼得水的二儿子边建功呢。

这小子不但弄回来好几箱极其便宜的打折罐头,让各家邻居给分了。

而且还能以出厂价,弄到市面上很难买到的“北极熊”拳头产品。

像什么浓缩桔汁、浓缩杨梅汁、糖水菠萝、糖水荔枝、泥肠罐头、鹌鹑蛋罐头、梅菜鸭罐头、香菇炖鸭罐头、红烧肉罐头、酸辣菜罐头,他统统能给弄到。

尤其宁卫民,他要找边建功买点东西啊,那真是比去西单食品大楼都省心。

因为不但省钱省心,不合适了能退能换。

边建功还给他提供加急上门服务呢。

一个招呼说好了时间就到,直接给送家里来。

都让宁卫民找着点儿京东的感觉了。

再然后,那就该说说罗家了。

罗师傅和罗广盛都在区里的糕点厂上班。

作为食品口儿的工人,那还能没点好处嘛。

通常情况下,平时的日子里,他们厂子里总有些炉烤过了火的糕点,还有一些糕点渣滓,会低价处理给内部职工。

罗家父子往往就会弄回来,和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三章 优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