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
北大年,周边沃野百里、物产丰富,也是半岛北岸一个相当富庶的邦国和著名的口岸,海军在这里捉住了统治该城的“罗郑鲁鲁王”,并取得了一大笔赔款。

本来,东海海军进攻这座城市,只是出于惩戒的目的,好以武力震慑周边势力,让他们不要起与西洋郡作对的心思,并没有长久占领的意图。但是在与章恺汇合后,经他的劝说,舰队改变了计划,将此地的旧统治者一网打尽他们仍然没有长久占领的意图,但是把当地豪商大部分是唐商,但也有少量西洋商人组织了起来,让他们组成商会对此地施行自治,并且强迫他们加入了“东海关税同盟”。

此后,舰队又调头北上,来到了冲古剌附近的海域,在当地内应的指引下,毁灭了收税收得正爽的陈、顾两个大海盗的船队,并且摧毁了他们在湖口设立的基地和税卡,随后在本地豪商的夹道欢迎下进入了冲古剌城。

再之后,又如法炮制,将冲古剌的女王一家“请”了出来。他们倒还算配合,因为配合的话,他们至少能去大宋申请“内附”,在大宋富贵传家,但如果敢反抗的话,就要和罗郑鲁鲁一家一样作为“藐视天朝”的代表去天牢里喝茶了。

之后,东海人在冲古剌地区的操作要比之前精细一些。首先,他们给此地改了个名字叫作“泰湖郡”,辖区包括周边几个大湖和附近的平原地带,冲古剌城自然也就变成了“泰湖城”。他们并没有在此地施行统治的能力,暂时也没有这个打算,依然把城中豪商组织了起来组建商会,就连陈顾二家也没赶尽杀绝,都一起拉了进来今天就是来拉他们的,只是顾名山不识好歹,居然在燕窝山的私家屯堡负隅顽抗,事后狠狠敲了他一笔军费。

只是,泰湖郡同样需要加入东海关税同盟。

加入东海关税同盟的意思,并不是说东海人要在这里收税。恰恰相反,远洋舰队忍住了赚一大笔快钱的诱惑,在此地宣布同盟在龙牙半岛的政策是“西征东免”,也就是说,只在西岸征收关税,而在东岸,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全部免税。如果有人胆敢自行收税或者劫掠,所有关税同盟的成员都应该群起而攻之

这样的政策,果然引发了本地坐商和即将离港的海商们的欢迎。不收税那当然欢迎啦至于西岸收税反正我们只在东岸买卖,西岸的事与我何干

而东海人也并没有亏损什么,毕竟他们现在就连在西岸也没收税呢但不管怎么说,在东收或是在西收实际上都是一样的,能收到的税只取决于过往商旅的承受力,而不是税卡的数量,即使东岸商人名义上不交税,税额也会以各种方式传导到他们手里。但从成本上来说,西岸收税无疑要省多了,只需要控制西洋城和龙牙门两个口岸即可,而东岸发达的口岸要比西岸多得多,实在是顾不过来。

当然,这也有一个小缺点,即只能对东西之间的货物交流收税,对本地生产的货物,比如重要的香料或黄蜡,却收不到税。现在来看,后者相比前者规模很小,问题不大,并且,这些特产不止龙牙半岛能产,南洋其它地方也产,如果对之收税抬高了成本把商人逼去了别的地方,长远来看肯定不是好事。除非有能力控制整个南洋,那才可以考虑对本地特产收税,但要是有那闲工夫的话,为什么不干脆回去控制泉州外海,那样直接卡市场的脖子,收税成本不是低多了

至于让本地自治,这虽然不如直接控制来得踏实,但东海人也没有直接控制的力量,之前不是还根本不打算动这里的吗所以实际上并没有损失。再说了,就算直接控制,能干点什么呢,从本地收税还是征兵如果有那样的力量的话,还不如把他们派去印度更富裕的地方赚钱呢。让唐商们自治,反正是肉烂在锅里,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对本地进行开发,如果产出多了、贸易更发达了,也会间接对西洋郡的收入产生助益。

这么大一个龙牙半岛,只靠东海人自己开发,得花费多大力气和时间才能开发出来群策群力才是正道啊。

他们甚至都没有宣布这里是“东海国”的领土,只是暧昧地改了名字,放到一个可以灵活解释的“关税同盟”里。因为要是领土的话,本土的法律和政策在这里会不会不够“灵活”本地人是不是得获得等同于东海国民和公民的待遇一旦成了领土,很多事情就不方便了,还是回去等大会决定吧。

于是,就这样,在干干脆脆地完成了两场武力征服之后,远洋舰队装载上马匹,乘着已经大起的南风北上了,拍拍屁股把这一大乱摊子扔给了随后目瞪口呆赶过来的朱龙草


状态提示: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