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381章 重铸秩序

1262年,9月2日,白露18日,济南,北清河,东海号。

陈宜中在东海号的船舱中转了许久,左摸摸又看看,才终于确定这艘巨舰居然真的是用钢铁铸成的。究竟是何方神圣,才能造出这样的奇迹?

8月15日,在阿里不哥入侵的消息传来后,忽必烈终于做出了认可任何条件以换取停战的决定,授权郝经、陈嵬和王文统与东海人进行最后的谈判。

当然,即使做出了和谈的决定,仍然还有一堆扯皮的事情要做。

蒙古人这边,郝经三人要争取最后一点优待,还要筹备东海人索要的物资;而东海人这边,也不能立刻就拍板,还要回本土请示、去临安请示,把诸路友军和敌军都请过来商量。

还好机缘巧合之下,南宋朝廷也派了一个以陈宜中为首的和谈使团过来,正好困了有人递枕头,一拍即合了。所以折腾到九月份,各方总算是达成了共识,决定正式于今日在东海号上签订最终的和平协议。

陈宜中出现在这里,也是因缘际会了。当时赵昀和贾似道动了议和的心思,但是战与和在南宋朝廷一向是个敏感议题,他们没有把握的时候,也不敢贸然主动派出官方使团去与蒙古人联络,省得落人口实。于是最后就把陈宜中推了出来,去北边探探口风。

陈宜中尚未成为进士,不是体制内人士,同时又一向有清廉、不畏权贵的名声,这几个月来还在报纸上展现出了强烈的主战倾向。让这样的人去和谈,才毫无指摘之处。

当然,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难找,但是陈宜中在其它条件上明显胜出:其一,他年纪轻,身子骨也不错,经得起旅途颠簸;其二,他与东海人有一定的关系,去了北方容易寻得照应;其三,他暗中依附于贾似道,这点加分可就大了。因此,他最终就被贾似道选中派了过来。

对于陈宜中来说,要是能经由他手促成议和,那必然是名流青史的大事,所以也欣然应命,对此事格外上心。而他的运气也特别好,刚取道沂州到了泰安不久,前方就传来了忽必烈求和的惊天好消息,于是就顺理成章的从试探条件的临时工转正成了正式使节。

当然,他级别太低担不起这样的大事,朝廷最后临时任命李庭芝为正使,夏贵、李璮和郭阳协助,共同负责和谈事宜,陈宜中只是随团使节之一,但也足够荣耀了。

经过这个临时使团和郝经等人的一顿扯皮(其中大部分是使团内部在扯),最后终于定下了最终的和议条件,今天就是签约的日子了。而陈宜中也即将见证这个荣耀的时刻,开始走上通向人生巅峰之路了。但在见到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正式签约之前,他先被这座钢铁大船震撼了。

“与权兄!”门口传来的一声呼唤打断了陈宜中的沉思,文天祥走了进来,拱手说道:“签约仪式要开始了,请与权兄来甲板上吧!”

文天祥理论上是在为南宋朝廷和东海军双方办事,此时正随海军在济南附近转悠。因为他与陈宜中年纪相仿、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出于某些股东的恶趣味,所以他就被派了过来协助陈宜中。结果双方相处得还算愉快,陈宜中给文天祥带来了南方文艺界的最新诗词作品,而文天祥也分享了一些他在东海国学到的新知识,相谈甚欢。

“哦,是宋瑞啊。我方才看入了迷,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且稍等。”陈宜中深吸了一口气,一边正了正衣冠,向文天祥的方向走去,“使节们可是到了?”

文天祥点点头,说道:“到齐了,不过大部分尚未上船,为免怠慢,我们还是先出去吧。”

两人寒暄过后,便走出舱去,来到了东海号的后甲板上。

为了迎接今日的仪式,东海号已经装饰一新,甲板和外墙被水兵们擦得能照人,各处装饰上了彩旗和彩带,还搬了不少盆栽摆在周围装饰。

不过,最为醒目的装饰,还是四周仍然直白地摆在外面的几门龙吟炮,光洁的炮身、精良的炮车和巨大的炮口,无一不在彰显力量感和东海商社高超的技术水平。

若是外行人看了,除了惊叹两句也不会说些什么。但是今天到场的不少人,都是亲历过火炮的威力并且试图仿制过的,只有当自己也试着铸造过之后,才会明白东海号上这些简单而精致的火炮是多么令人恐惧。

其中,不只是对于火炮本身的恐惧,还有对于它背后的这个强大势力的恐惧。

李庭芝今日站在这艘船上,就对此感慨万千。

当初,他第一次踏上东海人的霜降号,见识过异样的船只设计和横空出世的火炮的时候,也曾经震撼过。但当时的震撼,还是居高临下的、作为高高在上的中原王朝重臣对于一方外夷小民居然能造出如此利器的震撼。然而,现在的震撼,却是作为偏安东南一隅的朝廷一员对于一个极富活力的新兴势力的震撼。

东海国,已经成势了啊!

曾几何时(本意),李庭芝还是东海商社在朝中的盟友之一。在今年战争的初期,他尚未意识到东海人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还想当然地认为南宋是这场大戏之中的主角,因而自然地认为应当引入东海国作为外援,为此还积极地向朝廷请示向东海商社让渡一些利益以换取他们的出兵。然而近几个月东海军发力之后,他却惊愕地发现,这帮髡人的实力也太强悍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也太强势了,最后攫取的好处也太多


状态提示:第381章 重铸秩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