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蛮兽骑兵>第295章迁都之事

魏中睿在朝中一直是负责打太极的,从来不会主动建言,今天竟然反常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赵宣不得不重视。

他知道自己这个姑父一直是在藏拙,实际上是个极为睿智之人,这些年赵宣在遇到难以抉择的大事之时,常常会问计这位老臣。

此时,朝臣之中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就算是要暂避巫族大军锋芒,只需陛下和朝中大臣们离开京都便是,何须将都城南迁?”

“没错啊,迁都之事非同小可,容易动摇国本,需慎之又慎!”

“东面伍将军的大军与巫族交战至今百战百胜,陛下和朝中大臣前往东四州暂避即可,何须南渡大江?”

看来朝廷之中反对迁都之人不在少数。

这些人之中,有些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关系不愿迁都,有些是担心都城搬迁动摇国本,还有些因为主张坚决抵抗,不想将大片江山落入巫族手中,因此坚决反对迁都。

张九州全然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反对,他详细地给赵宣分析了大周都城南迁的理由。

当前巫族兵锋正盛,不宜与之硬战。而且巫族有了回春谷那些祭祀一脉的协助,得到了不少强大的助力,正是气势最盛的时候。

而我大周将士多年以来太平太久,很多地方的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在前线守卫定宁关的那些大周将士,还是恭亲王在全国挑选之后的精英组成。

这支军队因为这几年来一直驻守前线,在恭亲王的刻意训练之下,才有了今天的战力。除了甘州、秦州、代州等几个地方的军队,恭亲王手中的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整个大周最精锐的部队。而且这支部队人数众多,达到六十万之众!

这样一支军队依靠定宁关这样的天险尚且挡不住巫族的脚步,大周只怕没有那支军队可以与之抗衡。

因此,我们必须退!

但是我们这是主动退却,而不是溃败,更不是逃亡。

张九州和魏中睿想到了一起,都是希望用定宁两州之地,来拖垮巫族大军。

“陛下,巫族草原连年天灾,这些年在巫族草原之中,已经再难见到成群的牛羊了。而且这次南侵的巫族大军之中,首次出现巫族步卒,这是他们缺乏战马的表现!”

张九州挺直身体,环顾左右群臣道:“巫族向来依靠的便是骑兵的强盛,现在他们的军队之中,竟然有不少人因为缺乏战马而不得不成为步卒,可见北方的大夏国国力已经到了极限!”

“而我大周龙沧江以南还有六州之地,这些地方都是鱼米之乡,人口亿万,足以与巫族抗衡!我大周只需拖,将这场战争继续拖下去,他巫族必定难以坚持!”

“在这之前,无论是恭亲王还是其他几位将领,都是采用拖延的方法将巫族拖入泥潭之中,令他们进退两难。一旦将来攻守易势,便是我大周军队反攻之时!”

当然,有一点张九州和魏中睿都没有说出口,那就是为何不主张让赵宣带着群臣往伍峰哪里避难。

伍峰在青、代两州地位已经稳固,经过他和手下众人的数年经营,两州百姓对伍峰已经非常拥戴。甚至幽州、瓜州两州的百姓对伍峰和他的黑旗军,也是非常拥戴。

之前的皮胡人之事,更是给伍峰赚足了民望,伍峰在东面四州之地已经是民心所向。而陛下和群臣进入伍峰辖区之内,极有可能受到伍峰的辖制。

一旦伍峰有异心的话,大周内忧外患之下,真有可能要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而且,龙沧江以南尚有六州之地,这些地方对大周皇室一直是归心的。即使北面八州尽入巫族之手,陛下在江南六州依然有重拾山河的底气。

魏中睿知道张九州的想法,见他主张陛下南迁而不是向东避祸,对张九州此人还是有些赞许的。

张九州能提出这个建议,可见他是一介权臣而非奸臣!他有智慧有权谋,贪恋权势,但是并不希望大周走向衰亡。

这几年恭亲王带兵在前线抗敌,后方说有事物都是张九州一手操办,将前线六十万将士的后勤保障做到丝毫不漏,这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在用心为国。

赵宣听完两位大臣的分析之后,坐在龙椅上沉吟不语。

张九州看着皇帝等待着他的决定。张九州虽然权倾朝野,但是迁都之事还是需要皇帝陛下亲自决定,哪怕赵宣几乎只是个傀儡,此事的决定权也无人能替代。

毕竟,皇帝才是这个国家的代表,是整个大周天下人族的族长。

朝堂之中一片寂静,都在等待着赵宣的决定。

“报~前线恭亲王八百里加急!”

一位太监带着传信将士来到大殿之外,带来了赵烈的加急文书。

赵宣听到是赵烈传来的加急文书,顾不得心中的纠结,急忙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快步走下台阶,边走边吩咐太监将信件传过来。

太监从疲惫至极的传信将士手中,将加急文书恭敬地递给了赵宣。

朝中大臣都看着赵宣手中的那封火漆封住的书信,内心都忧虑不已,心中祈祷着书信之中千万不要再有什么噩耗!

赵宣拿着信件也是有如山重,生怕这里面又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他撕开火漆封印,打开文书。

“臣赵烈恭请陛下圣安,巫族大军势不可挡,加之回春谷从旁助战,我大周守军节节败退恐难以久守。京都实非久留之地,望陛下南渡龙沧江以图将来”

看到赵烈也同样主张往南,赵宣


状态提示:第295章迁都之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