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在写。)
说是采访室,其实就是在大厅里随便找了一块僻静地方,外围让人拦住,就可以开始了。
编导组看起来倒是专业,和二人沟通了一下采访内容,询问禁忌之后,便开始正式访问。
这种节目是李一白最讨厌的类型,单纯的明星采访,有些正式,但不会挖掘什么深度内容。
老实说,已经重生过一次的李导始终没有搞懂这种明星采访类节目是怎么活下来的。
连个主持人都没有,实在太无聊了~
要是综艺的话,主持人和采访者还能通过抛梗接梗来完成一波笑点。
像这种节目,有点幽默细胞的还可以单口相声,条件差的就是演出事故了。
在主持人神隐之后,仅存的看点几乎只有明星的私生活,但明星整天那么忙,你要他说出好玩的事无疑也非常困难~
怪不得接下来几年时间类这种形势的采访会销声匿迹,不销声匿迹才有鬼了~
知道他马上会迎接这种类型节目,李一白立刻打起精神,准备寻找笑点自由发挥。
编导组倒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节目的无聊,只是常规而正式道:“二位先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
“等一下......”
刘菲包在等他开口,李导却直接叫了停。
他对采访有自己的理解,觉得今天这个采访开头就不对劲。
节目组这帮人看起来就像雏,一点暖场的意思都没有。
估计播出之后效果不会太好。
“李老师,怎么了?”
耍大牌?
负责人以为他不想接受采访了,略微有些气恼。
李导完全没有这意思,看到负责人是一位年轻小伙子,道:“我是一位导演,导演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调动观众情绪,喜欢观众能喜欢,收看我的电视剧。”
“我想,在这点上,我们是一致的吧?”
“这是当然,收视率对我们同样很重要。”小伙子有些搞不懂李导到底要做什么。
李导继续道:“我想,我在你们业内还算是有一定名声吧,要不你们也不会特意拉上我一起接受采访。“
“当然。”负责人继续点头。
李导这几年“番宣”综艺和采访不少,在业内留下了“有趣”“容易采访”的好名声。
只要有他上的节目,现场充满就会充满欢乐的氛围,做节目特别轻松,收视率也高。
《明星r》也是知道他的好名声才特意追出去挽留。
李一白见自己的两个问题已经差不多消除对方的抵抗心理,便直言不讳道:“我想对采访现场做出一些调整,你不会介意吧?”
“嗯......”
尽管负责人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个问题搞得难受,说白了对方这是在质疑他的工作能力。
好消息是,这档栏目本身也是新开,负责人是个新手,是在做尝试。
他思考了一会儿,考虑到李导做导演和综艺的确有一手,自己又这么年轻,便同意了他的请求,道:“行,李导,你说。”
李一白进入导演状态,道:“首先,节目开始的问题最好能调动受访者的情绪,让他开开心心接受采访。比如第一句,你就应该恭喜我们拿奖,你觉得呢?”
负责人想了想以往的经历,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提醒,便认可道:“可以。”
李导继续道:“其次,我们的主持人最好要投入,要有热情。你有了,观众会感受到,受访者也一定会感受到。”
......
“柔姐,坐。”
李一白把蒋雪柔迎进办公室,静静等待她开口。
蒋雪柔直接把一份名单递到李一白手中:“这是我找调查公司做的一份报告,自己补充了一部分,你先看看再说。”
李导低头仔细看了起来,这是一份呆湾电视剧在国内的播出情况名单。
整份报告分几个方面,介绍了历史,政策和当下决策。
历史方面。
自从79年两岸开放以来,已经有不少呆湾电视剧在内地播出,当然,最早是琼瑶剧和古装剧。
《一剪梅》火遍全国,寇士勋正是凭借此剧影响才能在世纪初这段时间继续在内地有戏拍。
不过这都是早期,下一部火便全国的是合拍剧《还珠格格》。
而李导的目标偶像剧则要到2002年初的《流星花园》才登场。
虽然这部剧只播了1个月便停播,但还是在万千少女们心中留下了呆湾偶像剧“高大上”的烙印。
政策方面,内地竟然对引进呆湾电视剧没有什么限制。
反而呆湾呆湾当局对引进的内地电视剧剧拥有严格的数量要求,每年定额定量(只是要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
这倒有些出乎李一白意料。
这样的话,没有其他理由,台剧这两年没有被引进内地只有一个原因:电视台觉得没人看。
呆湾电视剧目前在内地唯一有竞争力的,只有偶像剧,而他们的偶像剧现在还不是太成熟,剧情不够精彩。
比如报告就显示,捧红霍健华的《海豚湾恋人》是台湾这两年最火的偶像剧,但在当地也只拿到年度收视的十三名,比引进剧和乡土剧都低。
对应到内地也一样,苏省影视频道曾经尝试过引进此剧,但收视并不好。
李导看到这里明白了:
不是电视台觉得没人看,是确实没人看。
不过,这份报告也指出。
目前的呆湾偶像剧制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