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我就想认真做影视>150【年度收视】

年后,各大机构都开始上班。

去年的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自然被相关机构提上日程。

内地现在有两套电视剧收视率统计体系。

一套叫尼尔森,一套叫索瑞福。

索瑞福,国内的影迷们更喜欢叫他央妈索瑞福,是央资的。

而尼尔森,则是全球知名的数据统计公司。

96年进入国内,09年因为某些原因彻底退出。

言归正传。

两套体系发布的收视率榜单,这几已经新鲜出炉。

大体上都是那些作品,只不过还是有很多差异。

在尼尔森发布的榜单郑

排行第一名的是琼摇剧《情深深雨蒙蒙》,收视率顶峰18.6。

第二名是《笑傲江湖》18,第三名则是《康熙王朝》15。

后面紧跟着《大雪无痕》,《大宅门》,《忠诚》,《黑冰》,《xx》和《像雾像雨又像风》。

连叶国立的《我这一辈子》都进了前十,在排行中处于吊车尾的位置。

但依旧是吊打剩下的所有剧。

这份排名,除了固定的央八和央一。

还有许多地方台也上了榜。

比如魔都卫视,辽省有线台和福南都剩

为什么要特意这个事呢?

因为在央妈索瑞福发布的榜单中,没有任何一家地方卫视和地面频道上榜。

前三分别是《大宅门》15,《笑傲江湖》13和《情深深雨蒙蒙》11。

接下来才是《康熙》和《大雪》,前十不是央一就是央八。

而且收视率环比也下降了很多,索瑞福的第一名才和尼尔森的第三名一样。

联想到当时两家公司的竞争,以及许多地方只能收到央视电视台的现实状况.....

榜单的真实性已经完全没办法考证了,各有各的理。

要李一白自己,他肯定原因相信尼尔森。

没办法,屁股坐在《笑傲江湖》上,总收视率给得高啊......

这是算是年初业界最重要的信息了。

不过他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后期制作上。

........

剪辑,从某种程度上来是影视制作中的骨架。

定剪权也是导演最重要的权力之一。

失去定剪权的导演通常都很惨。

比方老谋子的《长城》。

这头老黄牛本来是冲着“中美合拍大片”这种合作方式探路试水。

结果在运作中丧失了定剪权。

西方人自己剪,弄出了个四不像。

最终口碑一败涂地,他被国内的网友骂得够呛。

之后,老谋子也没再提中美合拍这码事。

显然是认为探索失败...

电影如此,电视剧也算如此。

一部剧从拍摄素材到成品,大概需要四到五次的粗剪和精剪。

必须保证每集都要找准节奏点。

适当的删减部分累赘的内容,留下戏眼。

总之任务很重。

李一白不想自己精心准备的上好食材被剪辑师做成了屎。

只能自己来做这个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射雕》的初剪已经完成。

......

剪辑室。

李一白以大拇指顶住下巴,中指和食指不断揉捏。

眼睛则死死顶住监视器,对剪辑师道:“开始吧。”

“好。”

屋内马上传来“吱吱吱吱”的机器运作声。

这会儿他在对第一集进行第三次精剪。

第一集嘛,尤其重要。

画面上先是一个街景。

“等等。”

刚开始放,李一白就叫了停。

他是学摄影出身,又有黄建中当师傅。

所以对构图和镜外在意。

这个镜头是他精心设计过的,呈现一种传统古典美福

这会儿要再次检查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

画面采用对角线斜分法。

一排屋檐,以斜线将整体分割成两部分。

屋檐,牌楼,灯笼,门窗,位置都恰到好处。

完美。

看了一会儿,他自己觉得很好,道:“ok,继续吧。”

这个画面虽美,却停留了零点几秒,镜头马上开始推移。

随着机位运动,画面的中心也开始转换。

焦点由屋檐转到了一个楼阁。

烟波浩渺。

观众可以透过雾气看到楼阁顶上隐隐约约有一个人。

这人傲然立于楼阁顶赌圆坨(这玩意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上....

特写,柱子上的人。

此人长衫背剑,站得笔直。

这个特写是李一白怕观众没有看清前面的镜头,特意给的。

画面也是精心设计。

空旷,长衣飘飘。

构图类似于决战紫禁之巅,营造一种寂寞高手的形象。

这个镜头停留了一秒。

接下来,视角切换。

画面来到街上,可以看到一群官兵正在行走。

初看,这个镜头好像和前面的人没什么联系。

于是他马上插了一个斜侧拍镜头。

摄影师蹲着拍,把官兵和这人都拢到一个画面上。

建立镜头与镜头,人物和人物之间的联系。

立刻又是一个摇臂长推镜头,从官兵的脚部拍起,镜头直推,最后对准屋顶的人。

这个镜头再次点名两拨饶关系,并且用推镜的手法强烈暗示他们处于冲突关系。

李一白的镜头语言原则是一切以观众为重。

不炫耀技法,力求让观众看清,看懂,带入感强。

当下看来,效果很好。

他对这一


状态提示:150【年度收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