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脸谱下的大明>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默的变化(上)

关于今天这一段表演,钱渊曾经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对徐渭进行过培训,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表演。

不能畏畏缩缩……人家李默是出了名的性情火爆,你畏缩,虽然顺理成章,但要知道嘉靖帝是那种无事都要疑三分的皇帝。

但也不能过了火……万一闹到最后,李默被逼着应下这事儿,钱渊那就要欲哭无泪了,因为张四维到现在还没去寻高拱,按照钱渊的推测,张四维也怕出意外啊。

要是张四维跑去找高拱,说钱渊下定决心不回翰林院,结果李默入京后,许钱渊回翰林……那钱渊就把高拱、张四维全都得罪死了。

所以,听到李默这句话,徐渭没有反驳,而是看向了嘉靖帝,“陛下,天下何人不知展才设市通商?”

“宁波知府唐顺之主持通商一事,更何况红薯事也未必与通商相关。”李默面无表情的说:“自古以来,海外多传来奇物,若红薯亩产十余石,那是陛下怜惜万民,祈祷上天,假与他人之手赐予大明。”

徐渭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啊,滚蛋了三年后,李时言也会媚上了!

这句话不仅仅是在拍嘉靖帝的马屁,最关键的是“祈祷上天”这个词……这是李默在表明态度,是陛下修道,上天才会赐下如此宝物,所以,陛下……继续修道吧!

如今的嘉靖帝,基本上除了朝中势力制衡和户部、内承运库银子之外,已经不大管事了,大量的时间用在修道炼丹上……就琢磨着尽早修仙得道。

听到这句话,嘉靖帝心怀大开……心想李时言可比吴曰静要懂事,后,几次劝阻嘉靖帝修道炼丹。

听听,以前从不拍马屁的人,一旦拍起马屁来不让严嵩、徐阶,而且前后如此大的反差,让嘉靖帝都眉开眼笑了。

呃,这和徐渭的做派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徐渭平日对其他人横眉竖眼,只顾着一个劲儿的舔嘉靖帝,这也是反差。

难得被堵的一时没话说的徐渭愣了下才说:“石斋公这是视若无睹,睁着眼睛装瞎子……”

“难道上天赐红薯予大明,非陛下之功,而是钱展才之功?”

李默的反问让徐渭想吐血,这厮的脸皮现在修炼的刀枪不入了!

倒是嘉靖帝的脸皮没那么厚,他自己心里是有数的,自钱渊第一次觐见就表明了开海禁通商的意愿,之后几度建言,又不惜两度亲身南下,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招抚汪直,设市通商。

而嘉靖帝是不管这些的,如果能成功,那自然是好事,如果不能成功,那钱渊将成为一枚弃子。

现在李默把功劳全推到嘉靖帝身上,后者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朕日夜修道祈祷,占了八成,展才也至少有两成吧?

看徐渭委屈的看过来,嘉靖帝像没看到似的低头抿了口茶,召李默回朝,就是看中此人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执行力,总不能这时候劈头盖脸一顿训斥。

徐渭暗暗咬牙,重整旗鼓,“但若无钱展才南下击倭……”

“钱展才南下击倭,有功有过,功在几度败倭,过在擅杀俘虏,招抚倭寇,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却杀了!”

徐渭心思敏捷,立即找到了漏洞,冷笑道:“难怪石斋公口口声声荆川公,不提汪五峰之名,该杀的不杀……不会是指汪五峰吧?”

自从那三百根巨木从天而降,将那些反对开海禁通商的奏折压得死死的之后,关于东南设市通商这个话题……基本上已经成为朝**识,谁都不去捅这个马蜂窝。

更别提后来又传出消息,内承运库在东南海贸也是有份子的……这不仅仅关系到嘉靖帝,还关系到一大批的内宦。

钱渊入京后,又向嘉靖帝上贡一大批奇珍异宝……这次那些科道言官就当没看到。

徐渭这句话将李默硬生生的顶在半空中了,如果按照三年前李默的性情……很有可能嘴硬下去,他的确是这么想的,汪直不死,东南仍有隐患。

但如今的李默,啧啧,他扬声道:“陛下,东南设市通商,以寇转商,使倭患渐息,自去岁起,东南税银解朝中用度不足,外购粮米解闽赣两地军粮之窘,陛下此举可活万民。”

这句话先站住脚跟,我是赞成开海禁通商的。

李默顿了顿,接着说:“至于受招抚的汪直、毛海峰之流,若秋收红薯、洋芋亩产超过十石,可证其忠心可嘉,赐予爵位,召其入京安享富贵。”

徐渭心里登时咯噔一下,他是知情的,钱渊离任,东南局势,明面上是浙江巡抚谭纶、宁波知府唐顺之为主,暗地里却是以汪直为辅。

嘉靖帝点点头,笑道:“时言归乡三载,所思所虑仍关乎大局。”

这句话不好说是好话还是贬低,李默躬身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听到这个回答,嘉靖帝微微一笑,而徐渭忍不住撇了撇嘴……这句话出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前面被李默避开的那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陛下。”徐渭凑近几步,小声说:“展才……”

“嗯?”嘉靖帝笑骂道:“有话就堂堂正正的说。”

徐渭咳嗽两声,“听闻镇海巨木已然入京。”

“八十根巨木。”黄锦点头道:“已然查验过了,和去年一般,都是楠木,永寿宫从工部调木五十根,足以补上。”

两个月前,永寿宫被焚毁,徐阶一力请从工部调来重修三大殿的巨木,举荐其子徐璠主持,声称三月内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默的变化(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