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科学家闯汉末>第三百三十八章 董卓迁都

天色已晚,曹昂拿着一份月刊回到了曹营,曹操看到曹昂递上的月刊,抚须沉思了一会,摇头叹道“吾儿以为这月刊有何用?”

“孩儿愚钝,只觉得这报纸可以将万事告于天下,对政令通达极有好处。”

曹操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日后天下人的口舌必将被此物所控马平原果非常人,来,你我一起看看这上面的文章。”

——袁绍军

“谭儿,这样说,你们就在这野地里转了一天?”

袁谭点点头,看向袁熙。

“我和曹昂几人一队,在伤兵营里伺候了那些伤兵一天,不比兄长你轻松!”

袁熙苦着脸,捏了捏自己的肩膀,然后说道“不过这一天还挺有收获,父亲,我发现平原军的伤兵营颇有可取之处,他们的伤兵由于收治的很好,不但没有减低军中的士气,反而让军士都觉得即使受伤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而增长了士气,父亲,我们渤海也该学一学!”

袁绍抚须道“好,有收获就好,昔日为父我也曾经游学天下,你们今日也算是个经历,那边好好做,好好体验,谭儿,你有什么收获?”

“父亲,盟军是否会分裂?”袁谭抬起头问道。

袁绍的手抖了一下,先看了看外面,然后厉声喝道“这样的话,谁教你的!”

袁谭把白天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道“父亲,我觉得这老妇的话很有道理,如果进了洛阳,难道没人想做下一个董卓?”

袁绍吸了口气,废话,当然想,你老子我就想。

但这事情不是想想就行的。

袁绍踱步说道“此事不可再提,为父心中自然有数!”

“诺!”

等袁谭等人退下,袁绍抚须喃喃的念道“盟军分裂是要有所准备了。”

——初平元年三月

浩浩荡荡的盟军开始向虎牢关进发。

十多万人聚集在一起摆出严密阵型,也不会太小,何况是摆成长蛇阵。

当第一个出发的马强到了阴沟,最后一个出发的桥瑁才刚刚拔营。

盟军大队出发的消息立刻有探马快马报到了虎牢关,李儒让郭汜死守关卡,自己带着小队骑兵回到洛阳,和董卓商议。

“洛阳虽有八关之险,但关东贼子也并不简单,马强、孙坚、曹操等人都是能征善战之将,何况有卢植从中出谋划策,太师当未算胜,先算败!”

董卓皱着眉头,看着李儒问道“我说文这洛阳固若金汤吗?”

“是,但再坚固的城池,一旦有人里应外合,又如何能守住呢?”

说着,李儒从怀中掏出几封书信递给董卓说道“这是儒在虎牢关让吕布率骑兵四处巡视所抓捕到的密谍所携带的文书。

太师你看,这里面不仅仅有一些小官小吏,就连张温这样的卫尉,也在和袁氏暗通消息。

儒不怕战场上的明刀明枪,唯一畏惧的就是这暗地里的小人啊!”

“好哇好哇!!”董卓看了几封书信,猛地从位置上弹了起来。

看董卓这愈发富态的身材,李儒看的都有些感到心惊肉跳。

“文,该如何?”

“杀一儆百!然后迁都!”

“迁都?”董卓愣了。

这洛阳多少年了,迁都,迁到哪里去?

李儒点头道“既然没办法将朝中大臣一一甄别其忠心与否,太师何不干脆将城中所有人都强迁到长安!

如此一来,洛阳就再无内奸为乱,更无人可以掣肘太师,这场大战就变成了纯粹的军事之争,关东兵将虽多,却心不齐,太师难道还怕在战场上输给他们?

二来,迁都之时,必然会有人不愿,便可将这些人打为奸细,掠其财物!

要知道军中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发军饷了!

何况长安乃大汉故都,迁到那,也合情合理,天下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董卓思考了一番,最后点头道“军饷一事,的确难办,洛阳不缺粮食,就缺这钱,好,明日便朝议迁都!”

——次日大朝

董卓扶着宝剑,在刘协面前踱着虎步,斜着眼看着下面说道“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老夫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正当迁都回长安,才能避免大汉遭大难。

故而,老夫决定,今日陛下先行,五日内,所有文武百官去长安,十日内,所有百姓必须动身,本月内,均需迁至长安!”

此时被董卓迁为太仆的朱儁起身说道“不可!长安自王莽之乱后,早已荒废多年,如今人口稀少,瓦片不全,连宫殿都没有,如何能为国都?

何况洛阳乃天下之中,如弃洛阳而奔长安,则朝廷必孤于天下,关东怎能平定?

还请太师三思!”

董卓挥袖道“哎!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且陇石树木繁多,大可砍伐,杜陵有武帝陶灶,取了不就有砖瓦了么,我看没几天就能建起一个大宫殿。

至于那些黔首草民,有何担忧,草民么,烧了还会长的东西,如果有敢不听从军令的,大可以兵马胁之,我将旗所指,河可断,山可崩,何况一些草民了。

至于朱太仆说的什么孤于天下,那高祖十二帝是怎么孤于天下的?简直荒唐!

吾意已决,就此迁都!”

杨彪起身说道“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太师三思啊!”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八章 董卓迁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