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了这些契丹人的担忧之后,赵桓便笑着道:“朕往常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要多读书,因为读书才能识字,识字才不会吃亏。
事实上,大宋现在已经彻底废除了非战争时期的徭役。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因为打仗而征发民夫,那么大宋的百姓是不需要承担徭役的。官府想要让百姓干活,就得真金白银的拿出工钱来,而且百姓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的话也可以不去。
从这个角度说,丁宏丁知府是拿你们跟大宋百姓一样对待的,并不是因为你们原先是辽国百姓就拿你们当外人对待。”
“真的?”
如果不是说出这番话的是当今官家,如果不是官家就站在自己眼前,萧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天底下会有这种好事儿——
自己好歹也活了这好几十年,打从自己记事儿那天开始,可就没听说过官府征发徭役还要给钱!
赵桓却笑道:“朕骗你干什么?要知道,朕说出来的话,那可是能当金子使的。朕说以后征发徭役会给钱,就肯定会给钱。
当然,若是碰上打仗的时候,朝廷说不得会征发民夫,到时候可就不能跟平时一样了,无论愿意不愿意,只要在被征发之列,就必须得去,不去可是违犯大宋律的。”
“俺去!”
萧德拍着胸膛叫道:“若是打仗,俺第一个给官家当民夫!俺们就盼着官家江山万年!”
赵桓呵呵笑了一声,说道:“什么时候打仗还不一定呢。相比之下,朕倒是更关心社学的事情——你们那里可有社学了么?”
“社学倒也有。”
萧德放下了心中的顾虑,说起话来也流利了许多。
“前些时候,丁知府派人来通知俺们,说是官家要在天下大建社学,每个村子都得有自己的学堂,还说俺们家里的娃娃也得入学读书。”
“只是俺们笨手笨脚的盖不好房子,丁知府还特意从别的地方请了大匠来帮俺们盖社学,俺们就给大匠们打打下手。”
“听丁知府说,等到入秋之前,朝廷就会派先生来析津府,教俺们的娃子读书。”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按照朝廷的安排,析津府的社学大概会待到入秋的时候才会正式开学。到那时候,你们家里的娃子就得入学读书。”
“还有,朕要提前告诉你们,不管是男娃还是女娃,都得入学读书,要不然会罚钱,让你们交比别人多一倍的赋税!”
让赵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萧德的脑回路似乎跟别人不太一样,当听到不让孩子读书的后果是会比别人多交一倍赋税的时候,萧德不仅没有被吓住,反而高兴了起来。
“那也成,俺家有两个男娃还有两个女娃,要是俺不让他们读书,那俺是不是就能跟其他人一样交赋税了?”
萧德搓了搓手,嘿嘿笑着道:“要是能跟其他人一样交赋税,那俺这心里可就踏实多了。”
这特么是什么破事儿?
大宋的百姓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在想方设法的占朝廷便宜。换言之,也就是占自己这个皇帝的便宜。
可是这些原来的辽国百姓倒是乖巧如斯!
这是何等的彼其娘之!
然后萧德就看着赵桓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了下来。
“不让孩子读书的后果,不是你能跟其他人一样交赋税,而是在废掉了三免五减之后比正常水平多交一倍!”
赵桓臭着脸道:“别人正常要交一百文钱,你就得交二百文!而且这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而是年年如此,以后一直如此。”
“那俺让他们读书!”
被赵桓这么一说,萧德顿时也被吓住了。
自己跑来找官家请愿,是因为不想占朝廷的便宜,要不然这心里总是虚的慌。可是不让娃子读书的后果也太吓人了——这是官府要占自己的便宜!
赵桓这才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嗯了一声,然后又接着说道:“对了,析津府毕竟不同其他地方,朕打算请一些识得契丹文的先生来任教,好让你们的娃子也能识得契丹文字,如何?”
“不好!”
没有任何迟疑,萧德直接斩钉截铁的叫道:“俺们愿意送娃子进学读书,是想让他们去学汉字,读汉书,可不愿意他们去学什么契丹文字。”
说完之后,萧德又谄笑着躬身道:“辽国都没了哩。那些曲里拐弯的文字学来也没啥用处,倒还不如不学,把时间拿来好好学汉字,以后也好为官家效力?”
一米八还多的壮汉,谄媚的神态就如同一只在主人面前撒娇卖萌的藏獒。
“那也行。”
赵桓呵呵笑了一声,心中最后的杀机也彻底隐去不见,又笑着道:“那就用一样的教材,学一样的东西,以后一样进学,一样的机会。”
凭心而论,赵桓倒是真没把这些契丹人当外人,甚至对于女真人的认可度也很高。
当然,那些留着猪尾巴的建州女真是另一回事儿。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赵桓可以不把他们当外人,前提是他们也不能把自己当外人——赵桓可不想弄出来什么五十六个名族五十五个的破事儿。
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大宋,自己的基本盘就是不带v的那个。现在这些原本辽国的百姓彻底把自己当成了大宋百姓,处处都想要跟大宋百姓看齐,赵桓自然也愿意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心情一好,赵桓也难得的大方一回,笑眯眯的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