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就是当年的建宁王,这你是知道的,而陛下腾飞的地方,正是当初的睢阳,从尹子奇,到被安禄山占领了的两京,再到安庆绪、史思明,这些把我们吓的屁滚尿流的人物,在陛下的攻伐下都不值得一提!”
“父亲,这些我当然知道,如今我不想知道陛下是如何当上皇帝的,我想知道的事陛下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杜绾一听这话,才停止了自己习惯性的歌功颂德,就这么跟自己儿子短短的几句对话,也让杜绾有了点感悟,现在别的他倒是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李倓肯定是不会喜欢他这样的臣子就是了。
“陛下登基之后,立即就着手将元载驱逐出了长安城,由此可见,陛下对待朝堂跟战场差不多,都是个果断的人,而且陛下的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如今的朝堂,虽然小事依旧是几个宰相掌控着,但是王缙几乎是早晚都会被换掉的,但凡是陛下认为是大事的,都得是他亲自决定,在朝堂上,唯一被他重用并且之前跟陛下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就是京兆尹刘晏了!”
“京兆尹刘晏!”
杜绾就是刘晏的直属下属,所以对于这个人,杜绾之前在府中也没少叨咕过,杜黄裳已经相当的了解了。
“多谢父亲,孩儿知道了!”
扔下这么一句话,杜黄裳马上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看着好像是抓住了一点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了。
这一夜,杜黄裳没有再去读那些自己早已经熟悉了的圣贤书,而是把自己关在书房中,愣愣的看着长安城的方向,不知道在琢磨着什么。
他的脑袋里不住的回想着自己的父亲之前每每在府中抱怨不知变通的京兆尹刘晏,说刘晏想一出是一出,就像是一个无头苍蝇一样总是带着他们这些个属官去干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一点都不钻营。
但是李倓登基了之后,刘晏摇身一变成了宰相了,杜绾回府倒是不抱怨了,但是话里话外的,刘晏做事的风格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
“我明白了……”
夜半时分,杜黄裳终于好像是想明白了什么,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神色,之后满足的躺在了自己的床榻上睡去了。
也是这个夜里,长安城南一处略显破旧的客栈中,楼上角落的一个房间也亮着微弱的灯光,往日,灯光下都会有一个笔耕不辍的身影,正是李倓回长安的那天在坊间的道路上反驳了杜黄裳的洪源。
今夜他也没有看书,而是背负着双手站在窗边,看着隐隐传来些许光亮的皇宫的方向,若有所思。
“十年寒窗,等的就是一位明君,陛下若真的是明君,至少也该从谏如流吧……”
跟杜黄裳的善于利用自己身边资源不同,洪源的风格和目的好像更加明确,看他的神态,颇有点孤注一掷的意思。
这几个夜里,对于即将参加省试的考生几乎都是不眠之夜,走到这一步的辛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差这临门一脚,更没有人认为自己比旁人差。
而且在历年的省试中有个不成文的定律,真正有才学的人,几乎都是第一年来省试就高中了,你要是第一年没行,是个复读生的话,再中的概率也就不大了,所以谁都想在这第一次就中了。
但是他们也都知道,不管自己多么自信,整个大唐也就是最多二三十个进士的名额,这里面几乎是没有什么侥幸可言的。
甚至有不少考生会连这看似简单的三百多字都写不出来,更别说高中了。
按照许远的汇报,这几年的省试还是按照往年的制度,把考场定在礼部的贡院,时间依旧是卯时到酉时,也就是从日出到日落,足足一个白天的时间。
但因为题目的未知性,考生心里的紧张感和文章的立意等,到了时间答不完试卷的考生还是年年都有。
当然,也有擅长这方面,成文快的人才,李倓曾经想过这考试时间的问题,后来分析来分析去还是觉得一天挺好的,能让每个考生都把自己的能耐发挥出来,起码不留遗憾,要是一天的时间也没能整出来这三百多字,至少相对来说就有点笨了,并不适合当官。
眼瞅着省试的时间到了,而许远的办事效率也让李倓相当的满意,在出题的事上被李倓给坑了之后,许远几乎就没再来问过李倓什么,等到距离考试还剩下一天了的时候,李倓把许远召到了自己身边的时候,发现许远早就已经把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了,按照许远的说法,李倓就等着跟他一起看着考生们的考卷定进士的人选就可以了。
“陛下,臣知道你这些时日需要在太极宫中静养,所以一般的小事就不来劳烦陛下了,臣都已经处理好了。”
李倓撇了撇嘴,心里面知道许远很可能是被自己给坑了一次,有点后遗症了,这才不敢频繁的来找自己了,但是这一点他们君臣都不能说出来,只能藏着掖着。
“这件事你做得好,不过有一点,朕倒是还没跟你说呢,等到了省试那一天,朕也不上朝了,跟着你一起去看一看,看看咱们大唐最优秀的年轻人都是些什么风采!”
听了李倓这句话,许远眼珠子又是一瞪,前朝不是没有过皇帝去看省试的先例,所以点头道:“陛下准备什么时辰过去,臣会提前知会考生。”
“不,朕会在日出之时跟你一道前往,然后一直这省试结束,你也不用告知他们,免得让他们紧张。”
这个套路可就没有什么先例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