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首富从黑科技开始>第167章 水木大学心动了!

起源科技在发表论文的同时,也在筹备一些基础治疗,例如向相关部门申请专利、提交消化菌的相关数据证明让其可以在市场上应用。

周潇也的确希望和一些高校进行合作,实验室的任务让研发科技推出产品,但是真正落地还是需要高校甚至社会的广泛参与。

当周潇向相关部门申请应用消化菌落的一些手续时,发表在《生医技术》的论文在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由于是涉及所有有机物的无害化处理,这件事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起源科技的描述是实情,那么对夏国的生态环境甚至生活、工业、生产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

起源科技的确很牛,连续的科技创新给夏国科技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是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不敢确定起源科技提供的资料是否真的符合实际,毕竟大家都不是专业人士,总不能你说能把水变成石油,我就信了吧。

专业的东西就需要专业人士把关,相关部门将资料发到水木大学生命科学院李玉德教授那里征求意见。

水木大学在生物学上是夏国的权威,水木大学生命科学院和环境学院也恰好联手在做塑料污染物的全球性研究。

而且李玉德教授不仅是微生物和环境学方面的专家,他背后的团队也时常给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给一些参考意见,因此非常权威。

当李玉德看到对方发过来的论文和其他资料后,先是一愣,随后是心跳加速。

这种感觉就像是干渴已久骆驼遇到了水源,就像是自卑依旧的小伙得到了梦中女神的青睐。

李玉德正在和环境学院的陈庆一起做地球塑料分布和污染情况的研究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李玉德越是发现塑料污染就像是地球已经扩散的癌症,非常讨厌并且难以根治。

从地球的最北端,到地球的最南端,在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也能够发现人类世界的塑料垃圾,在那些人类从未接触过的生物体内,同样能够发现塑料颗粒。

人类的污染已经随着大气、水的循环遍布到世界各处,无论是对环境生态还是对人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李玉德在做城市垃圾处理的课题时,也发现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大部分城市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都是焚烧或者是填埋。

在东洋等垃圾处理较为发达的城市,因为在前段就进行了垃圾分类,能回收的回收,不能回收的则采用焚烧和填埋。

因为垃圾分类做得很仔细,因此焚烧发电的垃圾经过焚烧技术处理后,对环境的污染有限。

生物厨余等有机垃圾在前段分类以后,可以进行填埋在地里让大自然慢慢分解对其进行分解。

至于高分子聚乙烯等塑料制品则没有更好的办法,大部分依旧采用填埋处理。

在夏国,我们的垃圾分类起步较晚,分类不仔细导致怎么处理都不方便。

说回收,回收也只能够采用后端的人工分拣,耗时耗力。

说焚烧,杂质混得比较多,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在大气污染治理被提上日程后,不少垃圾焚烧场都关门了。

至于填埋,除了严重污染地下环境以外,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成本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例如沪市,大部分垃圾都是采用填埋,但是沪市没有地啊,而且沪市的地价很贵,怎么办?

倒太湖去!

不少垃圾处理的商人直接将让司机将沪市收的垃圾到太湖,多么可怕的小聪明,还引得了太湖周围人民强烈的不满。

国内的确正在实施垃圾分类的,但大部分城市也就是做做做样子,在前端垃圾分类了(多摆设几个分类垃圾桶),结果后端的垃圾车将分类好的所有垃圾全部混合在一起,然后运输到垃圾处理场。这种垃圾分类,除了多买几个垃圾分类桶,拉动了gdp以外,对环保毫无益处。

夏国很多城市的垃圾处理场根本就没有垃圾分类的设备,而如果要升级改造,就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说得更直白一点,目前垃圾分类就是根本推不下去。

而起源科技的这篇论文,给李玉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消化菌对处理包括塑料垃圾在类的大部分垃圾都有非常好的表现!

李玉德不仅非常赞同相关部门通过起源科技的申请,更是希望起源科技能够和水木大学合作,通过完成这个伟大的实验。

李玉德此时想到一个问题,起源科技这么优秀的论文到底是在哪个学术期刊发表的?为什么自己没有看到过。

李玉德查了查论文题目,发现论文是在《生医技术》发表的,他记得当初《共生蛋白》也是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

他马上打电话问办公室的高主任。

高主任晕晕乎乎说道:“《生医技术》?我们没有订购这个期刊啊!”

“没订购?”李玉德有些纳闷儿了,说道:“去年学院不是要求要订购这本期刊了吗!马上订!从今年开始!”

《生医技术》虽然垃圾论文多一些,但是偶尔出几篇起源科技的精品论文就行了。

挂掉电话的李玉德教授还不是很妥当,他立刻组织团队开研讨会,详细分析《消化菌》实验的过程和可行性。

《消化菌》和《共生蛋白》一样,实验过程和结果都非常完美,但是菌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菌落群,依旧是个谜。

不过李玉德也觉得很正常,这就是起源科技的技


状态提示:第167章 水木大学心动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