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统计大明>第九百八十三章过黄河

对于锦衣卫来说这是安全问题,在大明结社是非法的,因为这种百姓自发成立的结社组织很容易和白莲教等等联系起来。

不过朱慈烺看到这份报告之后,确看到了生产合作社的影子,这也不是百姓首创,因为大明的垦殖公司实际上就是一种合作社。

而在关内是不允许存在垦殖公司的,所以百姓就自发成立了这种互助社。

按照大明目前的农业发展,农民手里有钱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手里的钱又不足以他们干大事,所以凑在一起搞合作。

朱慈烺怎么感觉有一种后世改开的模样?

这种合作如果是正常的商业合作模式完全没有必要禁止,朱慈烺当即在消息上批注,让京城那边出相应的政策规范,放开这方面的限制。

接下来几天车队一路南下,崇祯看到沿途果然如朱慈烺所说,百姓离京城越远,生活水平就越低,不少农村甚至因为人口多,还在温饱线上徘徊。

一直到了邯郸附近才又逐渐好转,这是崇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工业区,进入邯郸区域之后,天就变得灰蒙蒙的,遮天蔽日的黑灰,充斥着街道住房,人们的口鼻。

整个邯郸地区,炼铁炼钢炼焦三种炉子最少有两千个,在没有上规模的时候,高产的目标只能用数量来弥补。

大明从最初的一吨炼钢炉到两吨,再到现在的五吨为主,以及最新再建的十吨炉,每一步都是翻倍的跨越。

新炉子开建,旧炉子并没有被废弃,故而整个邯郸大大小小的炼钢炉看着很不协调。

邯郸煤铁联合体和莱芜的煤铁联合体,是大明规划的连轮铁路的铁轨供应主要产区,所以这边的矿区铁路系统已经开始建造。

从运输原料到最后运出成品,等到这条矿场铁路修成,那么连轮铁路也将正式开工。

实际上大明的主干铁路还没有开始修建,皇明矿业就在各矿区之间规划了不少铁路,通过增加转运效率,能提高产量,能降低人工消耗。

朱慈烺站在最新的炼钢炉一里之外,热浪依旧一阵阵的铺面而来,这种新炉子不仅体型更大,还加装了蒸汽驱动装置,废弃收集装置,蒸汽鼓风机,空气预热系统,吊臂系统。

管事的骄傲的宣称,仅仅这一个炼钢炉一年就能生产两千吨左右的钢材。

钢水从炼钢炉流出,然后流进导流槽,经过喷淋降温,水蒸气遮天蔽日,钢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然后工人用夹具把钢条切段,然后送上热轧机。

热轧机全靠蒸汽机驱动,一点点的把铁轨挤压成型,因为蒸汽机的压力不够,加工过程中还要对半成品进行二次加热,要不然扎不动。

所以生产铁轨的过程既是重体力劳动,又是高科技,朱慈烺只是简单的看了一遍,就觉得麻烦。

最后成型的钢轨也没有后世那么薄,考虑到材料质量和工艺难度,工字型也没有支持壁要厚一些。

一开始实验的铁轨用的是铸造工艺,不过铸造工艺因为的缺点很明显,易产生气泡,模具利用效率低等等,所以邯郸这边研制了轧制工艺。

这个轧钢机用处很广,很多大型部件,都需要这种热轧机进行预处理,例如无缝钢管的研究,钢锭轧成钢条钢板等等。

已经有几年研究使用惊讶的邯郸在设计的时候虽然磕磕绊绊,在不计工本的情况下,钢轨热轧生产总算实现了。

朱慈烺觉得还是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于成本,那就看技术改进了,在大规模的生产下,成本应该很容易降低。

崇祯看着仓库里一排排的钢锭一根根的钢轨还有一个个钢铁零件:“原来生产这些东西这么神器?以前大明要是有这技术,那瓦剌蒙古人又何惧之有?拿钢锭砸也能砸死他们!”

朱慈烺笑笑:“父皇说的是,大明以后只会越来越强大,只要自己不乱,敌人已经不可能击败我们。”

接下来朱慈烺又去看了邯郸这边的机床厂,因为邯郸是重要的铁轨生产基地,所以这边有不少重型机床,这种号称加工机器的机器才是大明的核心机密,比起蒸汽机都核心。

这边的机床厂,既有蒸汽机床,也有以前的畜力机床,因为蒸汽机生产的速度还不够,无法满足全大明的需求,所以一部分畜力机床还承担着加工任务。

一些农具等不需要多精细的操作,再说了,就是新式机床还不是用这种畜力机床一点点的加工出来的。

朱慈烺只在邯郸停留了一天,主要就是看看火车大规模制造准备的进度,下一个五年计划铁路系统是重中之重。

再次出发,下面就要过黄河了,军部早就准备了大型渡船,一次能够装载五百人和几十辆马车。

站在船头朱慈烺感慨:“什么时候要是能在黄河长江上架桥就好了。”

崇祯看着宽阔的河面,滚滚东流的河水:“这河那么宽,浪这么大,水又这么深,怎么架桥?架不了桥吧?”

朱慈烺笑了:“也不是不行,河宽浪大,完全可以从两边搞两个分河,然后把中间堵住修桥。

等桥修好了,再把两边堵住,这样不就行了。

只是这桥不能乱修,修的太矮了影响过大船,修的太高了,大明又没有这个技术。

还是要等等,先从小河小桥开始修,逐渐积累经验,慢慢的不就能修大桥了,估计再过一二十年您再来的时候,就不用在做渡船了。”

朱慈烺记得后世,因为没


状态提示:第九百八十三章过黄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