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统计大明>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孙传庭的环球旅行

孙承宗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大马士革,他听说大马士革钢刀世界知名,特意买了两把带回,一路向南来到了耶路沙冷。

这个地方作为三教圣城每天来朝圣的人都络绎不绝,路上孙承宗就看到倒毙于路边的朝圣者。

每次看到这个孙承宗的心情都非常沉重,这不禁让他想起老子的一句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些狂热的人群已经超出了战争基本的规律,孙承宗记得当今皇上有这么一个论断,当今世界普通军队能够承受的伤亡比例是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

而精锐军队至少能承受百分之二十以上,真正的王牌即使伤亡过半依旧能做到死战不退。

另外一种军队也能做到死战不退,那就是有思想有信仰的军队。

他们可能训练不如大明,武器装备不如大明,国力更是比大明差了十倍二十倍,但是这帮人确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悍不畏死!

过了耶路沙冷,下一个目标就是苏伊士运河了,陛下曾经评价这里是世界的咽喉之地,果然陛下的论断是正确的。

这也是让孙承宗最佩服的地方,陛下就像是一个生而知之者一样,当大家还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争个长短的时候,陛下就开始布局整个世界。

翻看以前的资料,孙传庭知道当年陛下有个以港口控制海洋,以海洋控制世界的计划。

其中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就是这个计划上的四把锁,当时陛下要不惜一切代价跟西班牙开战率先抢下直布罗陀海峡和巴拿马地区的控制权。

这样的话控制世界的四把锁大明就握住了三把,只需要在跟奥斯曼再打一场,把埃及地区拿下,那么整个计划大明就能用最小的计划掌控整个世界。

这个计划不可谓不雄才伟略,也是当时对于大明来说最容易实现的计划。

关键就是只要打两仗就能实现全部计划,以大明的国力这两战没有输的理由,也不是灭国之战,是对大明来说代价最小的一种。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这个计划执行的关键阶段,大明出现了千年未遇的大旱,大明战车疾速转向,把目标对准了莫卧儿帝国。

当时的大明其国力也就是跟莫卧儿相当而已,严格来说莫卧儿帝国的人口比大明还要多那么一点。

不过大明是为了生存而战,为了碗里有饭吃,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终于战胜了莫卧儿。

大明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大明为此产生的赤字到了今年陛下都没有还完,当年打完莫卧儿陛下甚至都无力开始另外一场战争不得不靠发行战争债券来启动对叶尔羌汗国的战争。

虽然这些钱有一部分是为了买粮食花的,不过粮食买回来再卖给百姓,大明实际上并没有亏损多少。

总之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让大明中断搁置以港口控制世界的太平洋计划,陛下也宣布进行为期十年的休养生息。

等大明再次有余力的时候,世界的格局已经大变了,大明的强势入局让世界都惶恐不安。

欧罗巴反明同盟已经开始酝酿,各国也在做着准备,现在差的就是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可能是大明对奥斯曼的进攻,也可能是大明藩国军攻上欧罗巴大陆的时候,也可能是大明某次会议的强硬。

这些欧罗巴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炸的那种。

说苏伊士运河是世界的咽喉,反正别人的咽喉在哪里孙传庭不知道,但是这里确实是死死的扼住了大明进攻行动的咽喉。

不拿下这里大明整个军事行动就像被人卡着脖子一样的难受。

当真的来到苏伊士运河区域的时候,孙传庭确发现这里好像并不是一个适合防守的好地方,地势低洼无险可守,所有的防御设施全靠人工堆砌,东面沙漠,西面是尼罗河三角洲。

这样的地势即使堆砌的防御力量再多,那也不过是一个平原决战,大明攻下这里真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这个进度就取决于大明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而对这里防守反而不如对这里破坏给大明带来的威胁大。

当然大明要想通过这里最宝贵的东西同样是时间,大明不仅要争取让奥斯曼人的反应时间极少,更是要让欧罗巴没有准备和串联的时间。

最好他们还没有到达会场这边战争就结束了。

所以大明最大的问题不是过得去过不去,而是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过去。

孙传庭站在这里,走了一圈,怪不得军部那边非要走尼罗河河谷往下冲而不是选择在苏伊士附近登陆呢。

这里的地形对于进攻方实在是太不友好了,准确的来说是对从红海方向的进攻方非常的不友好。

红海沿岸,这一圈都是山地,就连西奈半岛也是北面一马平川就南边靠近红海的地方是山地。

进攻的时候,部队不易展开,敌人容易形成梯次纵深防御,后勤补给困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进攻方这边。

正在琢磨着呢,远处随行的锦衣卫突然看到远处一批快马,双方耳语了几句,然后锦衣卫过来:“大人,陛下有旨,招您回京呢!”

孙传庭有点意外,陛下竟然会招他回京?

看着远方的尼罗河三角洲,孙传庭摆摆手:“不着急,让你的人准备船吧,我们走地中海绕一圈,咱们从亚历山大港上船。”

锦衣卫犹豫了一下:“大人,这不好吧,陛下让您回去,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孙传庭的环球旅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