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一生致力于中医后辈人才的培养,可以称得上桃李满天下,但不知道在这些后辈之中。至今还能坚持以中医生的,尚有几人?”曾毅又问了一句。
黄老一怔,此时他不光觉得后背冷汗森森,连脑门都开始变得冰凉了,他在担任东江中医学院院生足有上万人之多,可如今这些学生还能坚持中医的,却是百中无一了。至于小有名气的,又是十根手指都能数得过来?
难道自己大半生的坚持和努力,都是错的?
黄灿不认自己是错的,可事实就在眼前,至少这个悲伤的结局无法证明他是成功的。
“西医偏重于客观数据,往往一个感冒。患者都需要花费上百元来做检查,医院的收费标准,实则是西医量身定制的;而中医用药的特色在于简、廉、效,独特的‘望闻问切’诊断方式,也决定了中医没有多余的收费项目,挂号费是很多大夫唯一的收入来源。如果不能高他们的收入,他们开出来的药,必然不会是简、廉、效,而是繁、贵、缓。他们的诊断方式,也必然不会是望闻问切。”曾毅说到此处,深深地叹息一声,道:“抛弃了简、廉、效,再抛弃了望闻问切,中医即便还在,也已经不是中医了。”
黄灿不得不承认,曾毅的考虑比自己更实际,自己想的是如何培养中医的后继人才。而曾毅所考虑的。则是如何让这些后继人才生存下去。
“中医从来都没有消灭,也永远不会消灭。消灭的只是中医人才罢了。”曾毅语气中带着感慨万千,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黄灿大动容,深深一品,他才觉得曾毅这话有着很深的道理,什么老百姓在得病绝望之时,在被西医宣布了不治之时,却仍能寄希望于中医呢?除了能的求生**之外,是因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根文化,除非我们的民族性都消失了,除非我们忘记了自己祖宗,否则中医就不会消失,因他已经融在了所有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了。
没有龙图腾,没有了汉字、如果再再没有了中医,我们彼时将还有何物,可以自证是华夏民族的薪火延续呢?
所以中医永远都不会消失,消失的,仅仅是中医时人而已。
从这点讲,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并没有错,只是曾毅更加务实。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永远都不如诱之以利,你在课堂上把就是中医吹到天上,把中医形容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但现实中如果这个事业带给中医人只能是穷困潦倒的话,那么谁还能始终坚守着呢?
“小曾,你的良苦用心,我明白了……”黄老表情沉重地讲了一句,然后坐在书桌里面,半响都没有讲一句话。
曾毅道:“有黄老的这句话,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黄老叹息一声,道:“可惜能够像你一样真正看明白的人,寥寥无几……”
曾毅脸上带着苦笑,何止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就是中医人身,怕是能够想明白这一点的都不多。
大多数的人,都会存在一种思维的误区,这就是用降低药价来解决看病难的道理一样。
在上级的要求下,门诊挂号费一降再降,表面看,患者就医的门槛好像是降低了,可其它的收费项目,却是一涨再涨,等患者走进医院,才会发现所谓的低门槛,不过是了方便“关门打狗”。
对于几百块钱的药,很多患者眼睛不眨就买了,甚至指明了要买进口药、昂贵药,你给他开廉价药,甚至他还会觉得疗效不够;可医生如果收十块钱的诊费,他们又觉得无法接受,认这增加了自己的就医成。
这也是一种舍逐末、因小失大的思维误区。是药三分毒,盲目崇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无药可救。
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身体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和狂吃那些不知名堂的药比起来,到底哪个更重要?
中医最擅长的是“治未病”,只花十块钱,你就能知道自己身体处于什么状况,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理,不但能防患于未然,甚至不用药只靠调理都能改善身体状态、强身健体。难道这不比在医院里挂了几瓶药水,买了千把块的**要更划算吗?
所以曾毅对于高中医门诊收费的态度很坚决,别人认十块钱太高了,曾毅反而认太低了,难道医生一辈子积攒的丰富诊断经验,其价值还比不上那些冷冰冰的机器吗?
而且这跟医改试点的初衷也丝毫不相悖,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依靠医疗保障、依靠廉价服务,都远远不如依靠“中西医并重”。
西医独大,自然就主宰了这个市场,患者只能被动接受,东改西改,最终都会回到老路上来;但如果有另外一种医术抗衡西医,同样患者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行中西医分开的不同门诊收费制度,就是曾毅解决中医大夫生存困境、突出中医治疗特色的第一步,而接下来,曾毅还会陆续制定更加规范的中医服务标准。
黄灿此时回到正题,道:“听说卫生厅叫停了你们的试点政策?”
曾毅重重一点头,道:“我正是这件事到云海来的,不知道黄老知不知道其中的原委?”
黄灿微微一颔首,道:“这件事我也是刚刚才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