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周围人自然知道虞允文此番是随官家出行的,故此,三十万御营兵说出口,便已经是心中信了,知道这是官家与马扩议论后定下的某种底线,但即便如此,闻得这个数字,也依然不免咋舌。
“官家对御营太厚了!”一阵惊愕之中,晁公武到底没有忍住。“按照仁宗朝三司使蔡公上书所言,彼时一名禁军一年耗费不过五十缗,而今养一御营正卒,大约合计**十缗,乃至于近百缗……若以此例来养兵三十万,可不是什么事都不要做了吗?!”
“仁宗朝的禁军须灭不了西夏。”胡铨既然心中早有计较,便干脆冷冷相对。“要想北伐收复两河,正是要一年百缗的正卒三十万!”
“可这样的话,就只能再等几年才能北伐了!”被怼到脸上,也可能是稍微喝了点酒的缘故,晁公武也终于不再装谨慎。“胡兄,岁入在这里摆着,要养三十万御营,还要准备钱粮做军需、做封赏,没五千万岁入是断然不行的!”
“等几年便有五千万岁入了?”有人蹙眉插嘴。
“自然是有的。”晁公武脱口而出。“本朝全盛时,岁入近亿(贯、石、束、两、匹,不是合计总贯文),其中除去一石粮半贯钱的粮食、除了官需几乎无人买的草料,依然有六千万直接的财帛收入。而六千万财帛中除了铜钱的贯文、白银的两,其中还有近千万匹的丝绢……丝绢价值,虽然历来都有波动,但素来是一匹绢两缗钱的价格!再考虑到丝绢的主要产地都在南方,未经战乱,那本朝只要休养生息,是完全能做到岁入三千余万缗,外加**百万丝绢的!也就是合计五千万贯的岁入!”
晁公武博闻强记,如今又在修史,接触的资历极多,这番话说出来并无人质疑,于是众人一时皆若有所思。
不过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大宋是个财政极为集权的奇葩,她的岁入不是折合成白银,或者大约770文一贯、一缗的铜钱,最后得出总共价值多少缗的总数,而是同时计量包括收到的粮食(石)、干草(束)、铜钱(贯)、交子(缗)、丝绢(匹)、白银(两),最后才得出一亿多石、束、贯、缗、匹、两的奇葩总岁入。
众所周知,粮食是封建时代最基本的东西,是要用来直接供给军队、官员、首都,还要用来救灾的,不可能真的折价。干草更是只有军需。故此,首先得抛开这些实物,才能得出主要由钱和帛两种构成的大宋真正岁入。
毕竟,只有这两者才是公认的硬通货,一匹丝绢两贯钱,几乎成了通识,从官员到士卒,再到寻常百姓,都非常认可这些丝绢跟铜钱、银两一样,为有效的一般等价物。
而晁公武意思正在于此——眼下几乎绝大部分丝绢产地,其实都在大宋控制下,两河造成的直接损失,其实是非常低的,大宋理论上的财政上限还是很高的,那么只要给大宋以时间渐渐封闭战乱造成的流血效应,其实是可以恢复到一个非常出众的财政位置的。
但是……
“要多久才能恢复到五千万贯的岁入呢?”胡铨蹙额以对。
“我算过了,按照眼下的恢复速度,七八年便可。”晁公武脱口而对。
众人脸色立即有所改变。
胡铨更是当场冷笑:“若是两河百姓能再等七八年,官家何至于在白马驱除那些人?”
晁公武欲言又止,但终究是闭口不言,而其余人也没有再讨论下去的意思……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宛如是先做蛋糕还是先分蛋糕一般,注定无解的问题。
再说了,正如胡铨所言,赵官家一力为之,早已经定下了基调。
“其实。”虞允文见到场面难堪,尤其是他与晁公武私交非常不错,终于还是忍不住稍作解围。“也未必真要养足三十万兵,稍微扩充一点御营到二十四五万,然后联络起蒙古人、契丹人、高丽人,征伐一拨党项人,再加上河北义军,量还是足够的。”
“可若如此。”见到是好友开口,晁公武终于还是没忍住。“北伐的人数将会更多,届时军需、赏赐、抚恤,又要多少粮食,多少钱?你们可曾算过吗?”
“算过了。”之前那名在户部的同年哂笑以对。“三十万众,便是有大河方便运输也要相应数字的民夫才行,再加上友军什么的,估计要以六七十万人为准,七十万人,抛开当年秋收,从宽计量,得准备六百万石的粮食,若是战马多一些,耗费更多,而且还要准备两百万束干草……其余盐、醋、矾、干肉种种杂货……拢共给个大约之数,须先储备千万石粮草!而额外的钱帛赏赐,加上军需耗费,就简单一些了,比照御营大军一年正常耗费便可!换言之,小千万石粮草,两三千万财帛!国家需要有这般储备,才能确保北伐足够充裕!当然了,紧俏一点,以半年为期,而且考虑到中间十之**能勾连一次秋收,减到五百万石粮草,一千五百万贯价值的财帛,也总能一搏的!”
“那好。”晁公武一言而断。“若是七八年嫌长,定在两三年好了,两三年间,养着二十四五万御营,你们这些想着北伐的忠臣且告诉我,如何还能再攒的起五百万石粮草,与一万五百万贯浮财?难道能凭空掉下来不成?”
包间内众人旋即沉默,这就是官家心头大患,也是重臣们也陷入为难的所在了……谁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赵官家肯定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