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汉之熵>0070:脑洞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所以,他成为晋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原历史时空中,司马昭封王就是发生在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只不过眼下,因为一系列混乱事件的影响,称王事件已经推迟了一个月。

但是,问题不在时间的早晚,钟会和姜维都知道,司马昭要是能迈出这一步,必须是在天下大局已定的前提下北方统治稳固,西南新依附之地隐患消除,江东不足为惧后才会这么做(原时空就是这样,钟会和邓艾死于非命,以姜维为代表的蜀汉复国势力在成都大乱中消亡殆尽,刘禅等皇族内迁后受到优待,南中地区的霍弋和巴东的罗宪正式归顺之后,掌控了对江东的上游优势之后,司马昭才封王),而现在呢,事件推迟时间发生了(当然,不管是钟会还是姜维都不知道这个对比性时间节点的存在),可是,眼下,这益州的局势还没有稳定啊,不然,前段时间他为何要做出亲自前往益州的军事部署来?不就是因为钟会和邓艾,还没有清除掉吗?

从兵发长安,准备亲自进军益州到忽然称王,如此巨大的计划转变,只能说明。。。。。。

“晋公(王)命不久矣!”钟会和姜维对视一眼后,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

“所以,扎在广都的这颗钉子就不急着拔除了,晋公,啊,是晋王,眼下是不太适合军旅颠簸的,安心修养吧!成都,或者说益州,暂时是安全了!”吐了口气,钟会轻松的说道。

“但是,士季怎么就如此肯定晋王命不久矣呢?这只是一种可能,万不可掉以轻心啊!”姜维有点不死心,就差这么一点点啊!混账司马昭,该死的时候不死!

“伯约不知,此番出征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吾与晋王是有过多次接触交流的,”钟会得意洋洋的说道“尤其是在私下场合的交谈中,会不止一次发现,晋王的身体已是大不如前了,时常出现眩晕头痛,面红目赤的状态,一旦单次的交谈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甚至是昏沉嗜睡的状况,只是在那里强行支撑而已。会当时是装作浑然不知而已,但是私下将这些情况询问了一些医者,他们的回复都是比较一致的,认为这都属于中风的症状表现啊,伯约了解中风吧?一旦病发,轻则半身不遂,重者甚至会猝死!此病如若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做事不急不躁,节制饮食,尤其是不酗酒的话,尚可控制,但是晋王,嘿嘿,这些不良嗜好,就没有一个不中的!”

正是看到了晋王命不久矣,你钟会才会萌生野心,千方百计的争取到这次掌兵的机会吧,姜维心里暗想。

“伯约是在想小弟何时有了僭越的想法吧?就是在这个时候啊。”仿佛看透了姜维所思所想,钟会做出了解答,继而问道“伯约,还记得吾等当初的谋划吗?”

王迪根据自己对原历史的理解,钟会和邓艾本就矛盾重重,姜维故意投降钟会,借其手除掉邓艾(此步骤成功),再鼓动钟会发动政变与司马昭决裂,然后除掉益州所驻魏军的骨干将领(功亏一篑,失败),最后找机会干掉钟会,完成复国大业。但是,在本时空,不知道究竟是受了怎样的影响,此猜测居然在一开始就是完全错误!

当邓艾完成偷渡阴平后,姜维就知道,成都必然沦陷,战场之上,蜀汉大势已去,亡国之痛已是不可避免,所以,在那时就开始谋划骇人听闻的复国大业。

所以,姜维第一时间投降了钟会,并和钟会开始布局。首先是挑拨关系不假,不过那是在挑拨邓艾与司马昭的关系,而不是钟会和邓艾之间的关系布置了死士潜伏在邓艾身边,故意行刺不成(当然,就算是真想行刺,成功概率也很低)还没留下活口,令邓艾猜忌是钟会所为(事实上邓艾也真是这么猜忌的),不过随后钟会居然也遭到了死士的暗杀(自然还是姜维和钟会布置的),钟会在此次刺杀事件中比邓艾还要严重,居然受了伤,因此怀疑是邓艾所为(都是在演戏),最后,经过探讨和交流后,两人相互谅解,达成共识这是司马昭的行为,狡兔死走狗烹啊,不得不反戈一击了。

总之,经过姜维和钟会的设计和离间挑拨之后,邓艾成功的叛离了司马昭阵营(他本就是感念司马懿与司马师,对司马昭是无爱的)反正已经无法被领导容纳,索性就玩一把大的,为邓氏家族和子孙后代谋求更大利益。

总之,经过三方交涉,决定,结成统一战线,初步规划如下未来,由钟会和姜维提供支援并且抵挡住魏国方面有可能的阻挠和破坏,保证邓艾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率军顺流而下直取东吴,灭掉或者重创东吴后,邓艾就成为江东之主,届时再整顿兵马对寿春一带形成威胁,吸引魏军主力转移到南线后,钟会就率领大军出汉中,姜维再出陇西,二人配合作战,助力钟会占据北方,最后一步,姜维拥戴事先逃到巴东的刘谌为帝,实现复国大业,再现三足鼎立局面——至于谁能完成天下一统,那就交给子孙后代去做吧。

这个部分的计划是姜维能拿出来吸引、展示出来给钟会邓艾二人的部分,最关键的是隐藏起来的真正意图诱惑邓艾第一时间南下攻打东吴,将其精力牵制在江东。其实在原时空当中,邓艾也有了下江东的企图,所以,灭蜀后便向司马昭提出了灭吴的具体措施“留陇右兵20000人,巴蜀兵20000人,煮盐


状态提示:0070:脑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