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汉之熵>0363首告

布置完各个基层的检查组后,王迪表面上就进入了“无为而治”的状态。

藏于幕后,才能看清这些魑魅魍魉、牛鬼蛇神的小动作啊,而且,顺便还可以甩锅:对于官吏来说,不掺和就意味着“不想动你”,对于百姓而言,则可以视为“看着办吧”。

一开始,出于惯性,人民还是处于俯首帖耳(观望)的状态,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各个调查组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要长毛了,以至于怀疑:当初兴冲冲的把自己给投票投出来就是个摆设吗?这个套路不对啊,犹记得当初一个个可是愤世嫉俗,恨不得把这些个骑在头上的“贪官”撕得粉碎,难不成就是过过嘴瘾?

但,就在好事者百无聊赖,为官者暗松口气的时候,终于有人打破了这表面的平静。

这第一弹的触发地还是在镡成附近的靖县,举报人(实名,这是王迪的要求,估计也正是这个原因,一开始才不会有人轻易出手)亮出了利剑,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本乡的“三老”!

秦朝的时候已经有了乡三老的配置,到了汉代,这一制度,自刘邦开始便进一步强化,刘邦规定了选任“乡三老”、“县三老”的两条标准,一是年纪在50岁以上,二是个人德行能作为民众的表率。同时规定每乡的三老只限任1人,县三老也限任1人,而且必须从乡三老中挑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汉书·百官公卿表》),这些基层干部们虽然看上去“人微言轻”,但是却一直受到领导们的重视和礼遇,他们除了可以免役之外,经常是皇帝加赐米、帛、爵级的特定对象,有些场合甚至是和“宗室有属籍者”或者贵族、高官同时受赐。

这份尊崇和物质待遇,再加上本就“掌教化”,所以,在普通的村民眼中看来,或者说,在领导以为的村民眼中看来,这都该是圣人一般的存在,应该当祖宗供起来(三老是县官们的被咨询者,他们也因此免除了徭役,每年十月,县官们还要慰问奖赏)。

敢对本乡的三老发出正义的“呐喊”,只是要何等破釜沉舟的勇气啊!

然而,偏偏有人真的出手了。

然而,专案组的工作人员兴致勃勃的接手之后,随即便大跌眼镜:将之前疫情赈灾中需要下发给受灾群众的20石粮食(不止这些粮食,所有的公职人员和志愿者一起参与行动,这20石是他负责发给10户村民,每家两石),取其中3石放进了自己的家中。

不仅如此,手段还极其的猥琐:将这这每户的份额之中分别抽取一部分出来,“凑足”了3石“中饱私囊”,这样,还是“不多不少”的给了10户人家。

你可是受人敬仰的很有道德修养(其身不正有何脸面振振有词的开会教育别人)的楷模啊,贪污就算了,但……能不能大气一点?

而举报人也是很“鸡贼”,当初发到手中的时候,就敏锐的察觉到这分量有些不足,虽然没有差多少,但手感是肯定不对的,虽说不至于为此“斤斤计较”,但是,还是有些不爽,于是,一次闲聊中无意说了这件事自嘲一下——以为只有自己才是这个倒霉蛋。

结果,有了意外的收获,竟然还有三五人手中的救灾粮缺斤少两,而巧合的是,这些受灾粮都是来自于一个发放者:三老!

于是,他们有调查了另外几个人员,称量之后,发现,居然也都分量不足,而且,居然缺少的份额一样!

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不过,不至于吧……这几位扪心自问,换做自己,也是看不上这点物资的,手法还这么猥琐,看人家平时一副对晚辈动辄慈眉善目的样子,也许是上一级就搞错了?

结果,后来出于是在压抑不住的好奇,旁敲侧击了一下,发现,没有自己这种情况。

这就很不爽了,不在于东西多少,单纯的不爽而已。

所以,这十户人家便“怀恨在心”,公文下发后,内心也是“挣扎”了很久之后,终于决定,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虽然是勇气可嘉,虽然这期待了很久的案件涉案金额令人哭笑不得,但是,专案组人员还是受理了案件。

现在的问题就是:只有人证,物证早就被消化完了。这样能办成铁案吗?

看在人证数量太多(十户人家,三十四人),所以,专案组还是很客气的传唤了犯罪嫌疑人,名唤李水营的三老“谈话”——王迪严禁刑讯逼供哦。

消息传出后,整个武陵都要震动了:难道这镡成又要开启新一波丢脸了?不过,没有确凿证据,想必查查之后就无罪释放了吧?也就是走过场而已——当然了,话又说回来,即便是走了过场,也是很丢人的。

然而,更加令人没有想到的就是:“谈话”之后,三老居然在组织的强大精神压力面前瑟瑟发抖,不敢负隅顽抗,竟然供认不讳!

这孙子招了?只被人谈话了三天,就招了?招了自己“贪污”三石粮食?

几乎所有人都怀疑,这三天时间里,绝对不是“谈话”那么简单,定然是遭遇了酷刑,或者被威胁了,比如家人什么的,比如以前还有什么不法行为也一并曝光,不然的话,怎么就承认了呢?除非是个傻子!

随即,有“有识之士”反驳:此


状态提示:0363首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