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夜晚。
一家人吃着火锅,离过年还有两周。
八点之后,中央一台中,播报着《焦点访谈》节目。
“近日,我台记者接到了一个举报,私下进行了连番走访……”电视中,露出了一个模糊电话,一个黑影接起了电话,很有柯南黑衣人的那种风范。
接下来的画面,有些模糊不清。
更是增添几分,“私下拍摄”的真实,很多人好奇的看着镜头,想要一看这是什么猫腻啊?
昏黄的白炽灯下,一个芜杂的棚子下。
视频中,还能听到牛叫声,一个模糊的身影,背着灯光看不清面目。
只见那道身影弯下腰,拎起了一个白塑料袋。
似模似样,拿着一个秤砣,开始称某些东西,然后在昏黄灯光之下,把这些东西装在小罐子里。
而后,从牛棚旁推出了一个个塑料桶,掀开桶盖之后泛着白色浮沫。
观众看到了这儿,也能认得出来了,这就是采奶的奶桶,而这个人便是奶农。
‘奶农’继续背着光,打开了一个个奶桶。
桌上的塑料小杯子,装满了白色粉末,在昏沉中倒进奶桶,然后用木棒搅拌一下,若无其事的又盖上了奶桶。
清晨的薄雾淡淡,天边还有一弯残月。
拖着奶桶的三轮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道路两边还有些未化的残雪,在三轮车的黑烟和薄雾中渐行渐远。
镜头远远看着这辆车,进入了一个红砖大门中。
镜头定格“xx奶业公司”。
这段视频立刻切换回演播室,主持人和某个专家谈话问:“杨教授,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那些添加的东西是什么吗?”
杨教授对着电视点头,下面出现了一行小字“清北大学化学系教授”。
“刚才的添加物,在化学上叫……,我们大多叫三聚氰胺,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原料,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
主持人继续发问:“这不是食品添加剂吧?”
“当然不是!”杨教授点了点头,格外严肃的说:“在各国的食品安全名录上,三聚氰胺始终都是严禁添加的!”
“那您能给我们解惑,为什么会有人在奶中,添加这种……化学药剂呢?”主持人似乎有些迟疑,最终还是用了这个,有些耸人听闻的称呼。
杨教授解释道:“我们国内的奶制品检测,要界定奶制品的质量,主要是靠界定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奶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这批奶就是高质量的奶源……”
“而蛋白质得我测定,是根据n元素测定。”
“三聚氰胺之中的n元素比较多,在添加进这些散销散购的奶源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奶源在实验室中的n元素检测。”
“比如一批不合格的奶源,加了一些添加剂之后,就能变成优品或者良品!”
主持人适时地露出了心疼之色。
开始了自己的独白。
“感谢杨教授的介绍,我们大概了明白了,那些添加剂的缘故,而我们所喝的牛奶中,加入了这种化学添加剂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场面切了出去。
摄像机镜头正对着书架,展示着采访人知识渊博。
来人头发半百,穿着一身白大褂,下面适时打出“协和医院泌尿科主任”。
“林主任,你好,我想请问一下,三聚氰胺的添加剂,到底会导致什么后果?”
林主任正襟危坐,给人严肃的感觉:“三聚氰胺啊!我们也接过不少患病实例,成年人只要摄入不多的话,导致的后果还不会有严重的后果。但是小孩如果喝多了,可能会导致泌尿疾病,也会导致严重的肾结石问题……”
一通危险的警告之后,把情绪调动到最高。
镜头开始扫过医院病房,那些“受害者”的画面,面色枯黄的小男孩,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还有发紫冒泡的眼睛,双目无神的看着窗外。
这一画面,以及之前铺垫,简直惊惧了电视前观众。
就连苹苹也停下筷子,看着眼前的场面张着嘴,脸色有些发白和微微的恐惧。
其实,央视一直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只不过没有这么大胆露骨而已。
吴奇还记得,自己获得年度经济新锐人物那年,当年还有一个年度慈善人物的候选人。
这个人最终败给了一个国企高管……
但是,那人到了现场,也足见央视的重视了。
这个人是东江省的一个农民,正是他揭穿了三聚氰胺骗局,同时闹出了声势浩大的“大头娃娃”新闻。
还不是后世的自媒体乱飞的时代,这个时候的新闻记者的节操挺高。
这件事一直都像是一个心病,萦绕在吴奇的心头久久不去。
看着自己可爱的妹妹,还有电视里的那些小孩,吴奇觉得自己总要做些什么?
也许,那些坏人不一定全都能得到惩罚,那些所有的受害者得不到妥善的救治,但是一定不能再有新的受害者出现了!
这也是他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悍然与一个毫无相关企业开战。
也许在外人看开,吴奇是想展示能量,可是他又未尝不想“为民除害”呢?
他没有一言决人生死的能力。
但是,在他微弱的努力下,至少要撬动些什么?
节目还在继续。
食品安全检测部门中,某个官员正接受采访。
“牛奶中的添加剂问题,我们正严肃处理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