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慢些走,这山上没有白兔子,都是灰溜溜的野兔子!”王大头在后面喊着。
这几日山上的荞麦收割过,田也耕好,就等着再次播种。
李大旺和王大头都住在一个窝棚里,看守着七八亩的地瓜。
他们吃饭,秀花在地瓜田里挑着嫩绿的地瓜秧子掐着,带回去当菜吃。
崔华锦也掐了一大把的地瓜秧子喂着十几只的小兔子。
王大头看崔华锦专心的喂着兔子,捧着碗笑嘻嘻的说着,“锦儿,咱的兔子比村里人吃的都好,你瞧它们长的多快!”
村里人连野菜都吃不上,自然不能和这些兔子比,崔华锦想起后晌村里人要去自家拿荞麦种子。
送荞麦去陶家总比便宜了村里人要好,崔华锦的心思和别人不同,她催促着王大头,“大头哥,你快些吃,咱待会还要回家,把家里的荞麦给陶家村芳姐姐家送去!”
前几日说好的等金辉回来才去陶家村送荞麦的,这丫头咋说后晌就去?王大头有些迷糊,“后晌不是要种荞麦,去陶家村,咱的田咋种?”
村里人都是贪得无厌,崔华锦真怕他们把自家的荞麦给弄走完,摇摇头,“再晚就来不及,咱不等二哥了。”
把手里的地瓜秧子都丢进兔笼里,崔华锦朝田里走去,她挑拣着地瓜秧子,冲秀花说着,“秀花婶子,你多掐些好地瓜秧子,我们后晌去给芳姐姐家也稍过去些,让他们家也种些地瓜,到秋后说不定也能收些小地瓜呢。”
想想在老家时,也有这时节栽种晚茬地瓜的,秀花笑眯眯的夸赞着,“你这丫头脑子就是好用,这时候栽种地瓜秧子,照管的好,地瓜肯定也能结上好多。”
小手快速的掐着嫩地瓜秧,陶家的几个丫头都饿的面黄肌瘦,要不是自家接济,说不定早饿死人了。
崔华锦皱着眉头,“秀花婶子,这旱灾当头,也不管能收多少,好歹也能让芳姐姐家的人多些口粮。”
半个时辰后,王大头拎着三只大兔子放上牛车,崔华锦也把装满小背篓的地瓜秧子放了上去。
他们的牛车进了村子,大老远就有人笑着和崔华锦打招呼,这还是从没有过的事,崔华锦木着小脸回应几句,就催促王大头快些赶车。
到了家门口,人更多。
崔水生爷俩都在她家忙活着村里人来拿荞麦种子的事情。
怕村里人把牛车上的兔子给偷走,崔华锦让秀花婶子守着牛车,她和王大头进了院子。
“奶,你给芳姐姐家准备的荞麦放在哪?我让大头哥回来,我们这就去陶家村。”
孙女果然怕荞麦被村里人拿完,刘氏笑着冲她吩咐着,“在你爹的屋子里,大头你去扛出来,锦儿,去厨房里把奶装好的篮子也带上。”
进了厨房,崔华锦看到篮子里有二三十个鸡蛋,有七八个比鸡蛋稍微大些的熟地瓜,还有十几个荞麦蒸糕,小嘴抿着笑笑,奶可真不赖,这东西准备的好。
挎着篮子出了厨房,走进刘氏,崔华锦悄悄的说着,“奶,我和大头哥从山上带回三只野兔,都给芳姐姐家送过去,你可别骂锦儿啊。”
刘氏看到孙女懂事识大体,高兴还来不及呢,冲她脑门上点了点,嗔怪着,“傻丫头,你做事奶啥时候埋怨过,奶咋舍得骂你。”
荞麦装上了牛车,崔华锦跳了上去。
在村里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王大头赶着牛车离开。
陶三根家。
小杨氏从田里回来,唉声叹气的。
家里所有的劳力在田里忙活了几个月,眼见苞谷秧子都长到腰身高,可就是不见下雨,他们是没日没夜的挑水浇田,可秧苗一日日的枯黄。
田里大伙正忙着挑水,小杨氏连婆婆屋子里的儿子都顾不上看一眼,从厨房里抱出水罐,正要往田里送,听到大门外有牛犊的叫声,她心里一喜,崔家来人了!
“娘,肯定是崔家小姑姑来了!”院子里的小丫头蹦跳着去开门。
“小丫,想小姑姑没啊?”
听到崔华锦甜脆的声音,小杨氏放下水罐,用手摸着自己乱糟糟的头发,忙冲堂屋喊着,“娘,你快出来,咱家来贵客了!”
“哎,来了。”陶方氏抱着孙子在堂屋里应了声。
小杨氏走到大门口,就看到崔华锦抱着自己小闺女,忙说着,“锦儿,小丫身上脏,别弄脏了你的衣裳,快把她放下。”
在家里没个玩伴,崔华锦每次来陶家,最喜欢逗小丫玩乐,她笑嘻嘻的说着,“二嫂子,我们小丫才不脏呢,锦儿就喜欢小丫。”
“小……丫也喜……欢小姑姑……”嘴里含着糖块,小丫模糊不清的嘟囔着。
瞅到王大头扛着一大袋子粮食,小杨氏眼里含着感激,热情的说着,“这大热的天,你们过来,快进来歇会,我这就给你们打洗脸的水!”
陶方氏抱着孙子有些呆怔,这崔家人可真善,隔三岔五的就送东西过来。
看着小杨氏端来水盆,崔华锦想着牛车上还有地瓜秧,忙放下小丫,朝外面跑。
那大背篓她可背不动,就把小背篓拿了起来。
进了院子,她就直冲小杨氏嚷嚷着,“二嫂子,你快把这地瓜秧放在阴凉地方,这可是好东西!”
小杨氏接过背篓,看眼绿油油的地瓜秧,纳闷的问着,“锦儿,这绿油油的秧子二嫂还是头次见呢,咋做着吃啊?”
看到小杨氏迷糊,崔华锦笑的欢畅,“二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