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水门甲>第三一二章 乱想三国(八)

聊了这么多,却突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国演义》在明朝成书,是不是暗示了什么事情。

毕竟当年的明朝末年,也是由阉党和东林党两派互相倾轧,让明朝末年也是政局动荡。但真正明朝灭亡的原因,却是因为阉党彻底灭亡,而东林党一家独大导致的。

相比于三国时期,其实也差不多,真正乱起来的原因,也是因为外戚势力和宦官集团的双双暴毙,导致了士族集团一家独大。

其实现实大致就是这样,一旦某些东西形成了一家独大或者是垄断的时候,这个影响其实是一个连锁反应。虽然刚刚开始可能是一个万人大繁华。可等铸造垄断的一代人消失之后,这手下的人就会觊觎这个垄断带来的利益和魅力。而冲突也就从这里开始。

而说回《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罗贯中写的时候大概是元末明初,这个年代罗贯中是怎么想的,大概也是感受到了元末与东汉末年的类似。毕竟元末时期,元朝的统治阶级虽然统治范围很大,可不知道是为什么,元朝并没有经历几次很大的战役,就这么直接消失了一般。

而农民起义也是因为自然灾害和瘟疫,导致了整个的社会动荡。

而相对于三国时期,其实整个国家的生产力要强得多。所以当混乱结束之后,整个国家其实平静的很快,毕竟生产力的提升,让整个社会里面对于恢复生产生活的速度会变快。

而后期由毛宗岗整理这个《三国演义》的时候,整个社会又处于了明末清初的朝代更迭时代。在这样的乱世当中,其实每一个文化作品的意义,大概都是为了提醒整个社会,让整个社会不要进入当时的那种混乱当中。

毕竟无论是元朝还是明朝,实际上不仅仅是内忧,外患依然严重,像元朝其实末期受到波斯的压制,虽然并没有直接性的入侵,可这个波斯教也是传入很多。而明末清初,除了明朝内部的问题,以及比较强的后金以外。倭寇一直是一个问题。

当然也不得不说的事情,是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持续的时间,比三国时期要长得多。尤其是宋朝对与儒家学说的推崇,其实也是让北宋变南宋的原因之一。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其实儒家文化可以说深入到了每一个百姓的心里面。如果不是到了一个活不下去的程度,混乱其实是很难产生。

并不是说儒家思想不好,而是每一种思想,都有它的局限性。毕竟整个社会的变化,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国家,随着世界探索的加速,国家间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大。

而儒家思想对于外界的压力抵抗,有点不足。毕竟这种仁义礼仪信,你可以跟对方讲,可对方不一定会听。但相对来说,儒家思想对于统治阶级是一个很好的学说,毕竟它可以让整个社会的每一个阶级都相对的变的仁慈一些,所以这个学说,经过很多年的演变,也应该是有很大的转变了。

但无论是什么思想,什么学说,最终也改变不了的事,也就是天灾和**。这些文学作品也是改变不了天灾的产生,可却可以减少**的发生。而相对于高冷的《论语》,《三国演义》可能会更加容易让老百姓来接受这些问题。

毕竟过去的娱乐方式,这种说书摊子,可能是大多数底层劳动者能够选择的方式。

而这样的宣传,也会渐渐的让人感觉到能够表达一些什么东西。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这是一部名著,一部名著所承载的东西,实际上不仅仅是剧情,更是当年的文化,以及对于时事反应。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更能体现出过去与现在的生产力区别。

当然,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的转变,其实也有很多人被修改了很多,跟历史上有着较大的差别。而到《真三国无双》这样的转变则算是更大的改变了状态。人物更加脸谱化,也增加了更多的现代感情进去。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游戏的更新,女将的数量也是持续增多。虽然同性之间可能也会有一些兄弟之情,上下级感情等等存在。但在乱世当中,这些感情会因为某些东西变得十分脆弱。而异性之间的关系,则是在这种古代儒家思想为主的情况下,没有描写的很详细的。这给了现在的人一些创作的空间。

当然我认为女性的作用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一样重要的。像是过去的女性,也是会对于很多情况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过去的太后们。像正始之变里的郭太后,以及八王之乱之前,司马衷死后的贾太后,那都是在这个乱世当中改变一个时代的女人。

但在乱世里面,有时候女人的命运也是相当的悲惨,从最早汉献帝家里的伏皇后,到刘备的糜夫人,比较有名的孙尚香。都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或成为了政治当中的筹码,或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但无论是怎样,乱世才是出现这样情况最大的问题,而并不是其他的东西。虽然到了和平时期,有很多人依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事实上却是这是她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而在乱世当中,选择的权利已经消失殆尽,更不要说是改变命运努力做什么了。

无论历史上,事实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子,从《三国志》到《真三国无双》展现给我们的,其实就是一种过去的故事。里面有很多人犯了很多的错误,只有深入的了解这些错误产生的开始,以及错误发生时,应该做的选择。在这些历史和


状态提示:第三一二章 乱想三国(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