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季汉长存>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

初平二年五月二十二,琅琊国临沂境内,正是战火连天之时。

东征“讨贼”的兖州牧曹操起初可谓势如破竹,大军不过月余时间便横扫了几乎整个泰山郡。泰山太守应劭几乎是仓皇逃窜,将泰山全境都丢给了曹操。

事实上泰山本就是兖州所属,只是应劭作为灵帝时便就任的老资格太守,素持中立,并不参与诸侯纷争。曹操也恰恰是借此机会将他赶出泰山,重新将泰山纳入兖州体系之中。

说起来应劭也并非无能之辈,其在士林也算颇有声名,才能政绩都有,去年青徐黄巾作乱,应劭还打了一场大胜仗,击退了入寇泰山的黄巾军。

然而以一郡之力面对一州,这难度还是太大了,再加上曹操此时羽翼也算丰满,麾下能臣良将不少,远不是应劭可以应对的。在属下统兵大将被夏侯渊阵斩之后,应劭也算是被吓破了胆。几乎是下意识的选择了避难徐州。

而此时在临沂统领大军与曹操对峙的乃是徐州牧陶谦麾下骑都尉臧霸臧宣高。

这位臧都尉与陶谦的关系说起来并不是简单的上下级,而是更接近于一种合伙人的姿态。当年陶谦入徐,正是在臧霸的帮助下将徐州的匪患打压了下去,勉强掌控住了徐州。

只是这位臧都尉颇有些桀骜不驯,也好讲江湖义气,手底下还收容了不少“弃暗投明”的贼寇,这也正是曹操此次讨伐徐州的名目之一。

应府君着实不擅长应对臧霸这种军伍出身之人,因为他们往往不喜欢讲道理,而应府君最擅长的恰恰是讲道理。

在臧霸接管了战局及他带来的数千泰山郡卒之后,应劭甚至屡屡动念想弃官离开,只是战事已起,乱象纷杂,应劭也担心自己在路上被流匪或是乱军给顺手宰了,才迟迟没有动身。

如今的应劭仿佛一个透明人一样,没有丝毫的权柄,只能看着臧霸与曹操对峙。

又是极其无聊的一天,闲不住的应劭巡视了一番营地,看了看他根本看不懂的军营布置,慰问了一番官兵,这就是应劭这段时间的常规工作,相当的简单、朴实、枯燥。

而这份平静终于在今天被打破,看着匆匆跑进营地的信使,应劭的直觉告诉他,有大事发生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中军大帐中,收到消息的臧霸也陷入了沉默。徐州牧陶谦已经北上,即将抵达琅琊国治开阳县。陶牧伯北上的原因倒不是为了督战,而是迎接另一位大人物奉旨南下调停战事的青州牧李澈李明远。

传来的消息正是希望臧霸能够稍加克制,将战局烈度稍稍压低,以便于李澈进行调解。

对于这一指令,臧霸有些不置可否,而他身边一人却咬牙道:“这时候了,有什么好调解的多少兄弟死在那赘阉遗丑的手里不杀曹操,誓不为人”

昌豨,字霸,泰山人,臧霸麾下大将,徐州大军头之一,素来暴躁,桀骜不驯。

见他领头反对,帐中不少人群情汹涌,纷纷表示愿死战到底,绝不向曹贼投降。

臧霸还没言语,一名神色有些阴冷的中年人冷笑道:“昌兄,明日让你所部打头阵,过上两日,看看你还能不能说出不死不休的话别忘了,这仗是怎么打起来的”

“孙仲台,你”昌豨勃然大怒,却有些忌惮,此人姓孙名观,字仲台,泰山人,臧霸亲信部属,也是与昌豨等人一样,是当年一起肃清徐州的元从。

徐州军头林立,臧霸与陶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统属关系。而放到臧霸这些“部属”身上也是一样,孙观、尹礼、吴敦、昌豨等人,正是最初的元从,也是如同合伙人一般的军头,并不是臧霸的家臣。所有人都各有算盘,并不算齐心。

而昌豨之所以一力主战,正是因为曹操东征点名了要拿他祭旗。

彭城王刘和,乃汉明帝刘庄之子彭城靖王刘恭之后,正经八百的诸侯王。然而这位诸侯王却被昌豨带兵给撵了出去。桀骜不驯的昌豨带兵寇掠彭城国,将刘和吓得逃离封国,躲到了兖州东郡的东阿县避难。

曹操这次举旗,于大义方面最大的底牌便是刘和。不管大汉朝怎么把宗室诸侯王当猪养,不论平日里国相等各级官僚如何“欺压”诸侯王,他们都是真正的天潢贵胄,从礼法上来讲,身份贵不可言。

而这位诸侯王却被匪寇给赶出了封国,更离谱的是,身为徐州牧的陶谦竟然包庇这伙匪寇,仅此一事,陶牧伯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事实上陶谦根本就不想包庇昌豨,对于这个屡屡作乱,反叛成瘾的人,陶谦早就欲除之而后快。只是臧霸素来护短,碍于臧霸的态度,陶谦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一事实。

毕竟徐州一半的军力都仰仗着臧霸和他的泰山众,如果陶谦和臧霸闹翻了,那曹操也不用什么理由,直接大军开拔拿下徐州便是。

当然,臧霸也自知问题何在,也因此主动承担了面对曹操的第一线任务,率领自己的部属顶了上来。

可曹操并不是软柿子,面对精锐强悍的兖州军,泰山众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孙观等人自然就有些不乐意了。毕竟从表面来看,这次的事儿都是昌豨惹出来的,偏偏这厮还颇为厚颜,刻意延缓调动部属的时间,不愿让自己的部曲上前线,也因此激起了其他人的怒火。

不想与孙观针锋相对,更不想激起臧霸的不满,昌豨叹道:“罢了,我也知道各位兄弟损失惨重。如今我部已经基本调集完毕,明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