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季汉长存>第一百四十六章 断其一臂

在刘虞离开赵国的同一时间,雒阳大将军府内,何进与一众幕僚共坐堂内,商议军机。

若是李澈等人还在,看到如今的何进恐怕要大吃一惊——眼窝深陷,神色枯槁,头发都有些凌乱,身体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圈,与之前那睥睨寰宇的大将军形象完全不同。

相隔不过月余,这位大汉第一权臣,竟像是走到了末路一般凄惨。

“大将军,大司马想来不出五日便会抵达雒阳,届时朝堂情势也会好转许多吧。”看到他这副样子,主簿陈琳暗叹了一声,和声劝谏道。

何进的眼珠微微动了下,声音沙哑的开口道:“届时恐怕便是某人头落地之时了吧。”

满堂皆惊,何颙更是颤声道:“大将军,何至于此啊!”

“伯求公,何至于此?呵呵,某也很想知道,同为兄妹,为何她信朱苗不信某!”

一众幕僚只能一阵叹惋,却不好接话说什么。在这一个月里,何进对何苗的怨恨已经快要突破天际,更是屡屡以“朱苗”这个何苗的原名来蔑称。

其原因自然是何苗如今站在了台前,屡屡与何进作对,近乎取代了原先的十常侍。例如何进在冀州刺史的任命上本已与袁氏达成妥协,然而何苗却横插一杠,硬生生将其搅黄。

刘虞为大司马,录尚书事辅政倒也是理所应当。然而不知何苗给何太后灌了什么mí_hún汤,何苗与杨彪竟也一并录尚书事。

在东汉朝廷的制度下,三公府议事大多只是个过场,真正的权力尽数在南宫中央的尚书台,那位位列“三独坐”之一的尚书令才是行政权力的核心。

而权臣们唯有加上“录尚书事”衔,才真正算是有了参与朝廷核心事务的权力,录者,总领也。此即为“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原本的朝廷只有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两位托孤大臣录尚书事,也代表了他们超然于外的地位。

如今又加上了大司马刘虞、司空杨彪和车骑将军何苗,何进的权力地位可以说被大大削减。

本来袁氏亦可算是共同受害,然而袁隗这些日子里竟然开始装聋作哑,成了朝堂上的应声虫,最常说的话便是“陛下圣明”“太后圣明”。似乎这权力削减对他来说没什么影响。

而朝堂上屡屡抗辩的何进则成了靶子,屡屡被何苗与杨彪针对,原本用来制衡袁隗的杨彪,竟成了何进的催命人。

这背后必然是脱不开宫里两位至尊的意思,是以何进才会愤然出此堪称悖逆之言。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和什么感情深不深没多大关系,关键在于你何进是托孤大臣,还是众臣之首的大将军,爵位也是正经的大县侯。

这么算下来,单说地位,何进是真正的群臣第一,而且是能威胁到皇权的群臣第一。

再加上如今主少国疑,当权的两人,一个是小孩,一个是女人,要让他们放心大胆的信任一个权柄滔天的大将军,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因此,他们忌惮的事实上不是何进,而是大将军录尚书事,如果这个位置上是何苗,他们也会依样画葫芦的对付何苗。何进以感情来论事,未免有些失了分寸。

“大将军,大司马素来以忠直清廉闻名,必然不喜车骑之作为,依在下观之,大司马入京于大将军而言或许是福非祸。”

出言的是逄纪逄元图,他此言倒是引得不少幕僚纷纷颔首。刘虞的政治名声还是非常不错的,与何苗截然相反。

郑泰却幽幽道:“忠直清廉,那是以忠为先啊。”

顿时满堂噤声,不敢再言。

“原来某尽心竭力了这么多年,如今竟然站到了‘忠’的对立面了吗?”宛如杜鹃啼血的声音让郑泰等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之前如何且不论,自中平元年就任大将军以来,何进可以说是士人最大的依仗,是抗衡宦官的先锋。

广于纳谏,结交士人,礼贤下士,虽然出身卑微了些,但何进无疑是士人幻想中的明主形象。

他们闲下来也会抨击何进优柔寡断、不够聪慧、出身低、好面子等问题,但事实上何进已经是一个让他们非常满意的大将军了。

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智谋之士愿意在他帐下听用,如边让那等傲气十足的人都被何进的折节相交所折服,足可见其人格魅力确实不凡。

袁氏若非有袁本初这个天下士人之望,恐怕还不如何进在许多士人心目中的地位,毕竟袁氏作为四世三公的高门大阀,此前勾连中常侍袁赦的行为着实有些不堪。

如今见何进与宫中矛盾愈发加深,这些幕僚也深深为之叹息。

偏偏如今这个局面还有袁氏这个名义上的士人领袖一份功劳,这让在座的名士们难免有些尴尬。他们会坐在这里,也是因为袁绍进言何进招募智谋之士,何进才折节相交,一一征辟。

曾经一文一武合作无间的两人,如今却形同陌路,再念及原因,众人对城外那个西凉武夫不由得更加痛恨了。

“大将军。”郑泰咬咬牙,对何进使了个眼色。

何进微微一怔,迟钝的大脑过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轻轻点头道:“罢了,今日天色已晚,诸位早些回去歇着吧,还要准备过些日子城外迎接大司马回京。”

“诺!”

待众人散去,堂内唯有何进、陈琳、郑泰、何颙几人在座,何进沙哑着嗓子问道:“公业兄,有何高见?”

郑泰避席而起,肃然道:“大将军,车骑所依仗者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六章 断其一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