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01
人在不断萎缩,准确地说,是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减小。蜗居可能并不是戏语,而是预言。
生物学上有一种症状,叫做侏儒。指的是某种体型巨大的生物来到另一个狭小的环境,后代便会被自然选择矮化,以此适应环境。例如古菱齿象在冰河期来到西西里岛,冰河期后,被困锁在岛上,便逐渐矮化成只有九十厘米高的欧洲矮象。
另一点不容忽视的是,人类的进化速度可能超越了已知的任何物种。考古发掘的一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以此复原的古人类像与现代人的差异便肉眼可见。那么一万年后的人与现在相比,有没有可能会判若两个物种呢?
02
大概一万年后,由于海平面上升,大量地势低的地带被海水淹没,而地势高的地域则被海水切割成星罗棋布的岛屿。那时的岛屿的定义也与现在不一样,只有几十平方米的礁石便可算作岛屿。
人类为了适应这种逼仄的环境,大量高大的人被自然选择淘汰,环境无法提供大的场所给他们容身。剩下的人类仅仅只有当初数量的千分之一,而身材更是如同电影里的矮人,只有一英尺高。皱缩的也不止于身体,脑容量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也减少了一半。要知道,在这种时候,资源紧缺、食物稀少的时代,大脑宛如一个穷人的豪华跑车,显得累赘,人类并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它思考。
新的人类居民,他们矮小、短促、愚笨。当然,他们是无法使用语言去形容他们的,因为语言是没有意义的。在被分割成点点斑斑的寸土上,大概率只可能生活了一两个人,那么语言沟通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更为简单的音调,成功取代了更高级的语言,成为了新人类的沟通工具。
新人类每天的日子可能看上去也十分古怪。他们大部分的日子里得晒网,因为网对于他们而言,并不仅仅只是捕鱼的利器,更是逃脱被鱼捕食的物品。
在新时代,地表百分之九十九的面积都被海水覆盖,海洋生物因此繁盛。在广阔的深洋里面,诞生了以新人类为食的两栖生物。这种两栖生物,很有可能是鲸鱼的一个分支,能借助尾巴拍打海水,弹出海面,出其不意地将岛屿上的人给吞掉,因而成了新时代人类最大的天敌。
渔网的作用是在新人类还有些许灵智的时候,他们先在四周插上木桩,再将渔网摊开,绑在四角的木桩上。渔网将自己给兜起来,举在半空中,这样可以避免在睡眠时被捕食。而渔网的技艺便被作为一种胎儿的原始本能给遗传了下去。尽管,新人类早已失智。
渔网到底是什么做的?脐带。
古老到底蜘蛛吐丝,从腹部分泌出一种蛋白质产物,然后再牵扯成蛛丝,编织成蛛网。新人类是没见过蜘蛛的,他们不明白自己与蜘蛛的相似,他们只晓得自己的脐带一出生便会从母体的接头那断掉,但自己那端却依旧生长在肚脐上,并在后来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生长,直到长到能被交缠成一张网。新人类用自己脐带编织的网捕鱼,当然,脐带比他们的骨头还要坚固,韧性如同尼龙,是非常难弄断的。当然,脐带如果断掉,那么便说明这个人失去生存的可能了,他便无法捕食,如同失去爪牙的老虎,饥饿而死。
新人类的水,来源于海鱼,海鱼血便是他们的身体所需水分的源头。他们每天所要做的一切便是捕鱼、晒网,保持网不被海水给迅速腐蚀、睡眠,以及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有的交配。
交配对于新人类的难度恐怕如同上青天。一座岛屿离另一座岛屿的间距得有十几公里,而海里杀机四伏,对于新人类来说,这求偶的一趟,可谓九死一生。当然,为了繁衍,这是另一种与食欲一样的生命本能,在北半球的冬季以及南半球的夏季,新人类会体内的性激素会大量分泌,提醒他们到了交配季节。雄性新人类会集体如同远古时候的角马迁徙一般,一并潜入水中,寻找配偶。雌性新人类则将自己的肚脐放入水中,释放出一种气味,类似于交配信号,雄性的肚脐则在水中搜寻感知这种气味,告知雄性新人类往哪里游。此时,也正是海洋捕食者的盛宴,千万雄性新人类会被捕杀。一时,海水皆红。
雄性新人类那些成功者,找到雌性配偶的,依旧没有苦尽甘来,他们只是越过了第一道难关,后头还有着种种阻挠……
03
预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二
01
雄性新人类并没有完成生命的大和谐,尽管他们通过了海洋食人鱼类的层层捕杀,游行了十几公里,但这只是风暴前的几点雨滴,真正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雄性新人类的数量远远多于雌性新人类,这看起来在这个被厄尔尼诺现象笼罩的世界里非常难以置信。任何物种为了种族的延续,必定是雌性多于雄性的。例如狮群里的成年雄狮永远只有一到两头,而雌狮数目则是雄狮的十倍二十倍,这样可以易于种群的快速繁殖,拥有生育功能的雌性越多,种群繁殖速度则越快。
而新时代的地球人类,雄性远多于雌性。可能一只雌性新人类将自己的脐带放进海水里,释放的求偶信号便能吸引来半径三十公里内的所有雄性新人类,即一只雌性足以吸引来十到二十只雄性。
十几只雄性新人类通过种种险阻,躲过了肉食鱼类的捕杀剩下的幸运儿大概还有五只。这五只雄性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