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邦和武安国原本以为和孙凤谈判是一场龙争虎斗,结果没想到很顺利,不仅孙凤表示上交税收,减少武装力量的同时,还开放掖县和东莱之间,掖县和即墨县之间的两个黄巾余部的县,表面上作为贸易的点,其实是供武安邦、武安国两方进行监督的作用。
毕竟黄巾起义的话,作为交界处的两个县城是不可能不进行兵力和物资聚集的,哪怕再怎么隐瞒,只要两个县城有充当眼线的商人,那么孙凤这部的黄巾意图自然无法隐瞒。
“太顺利了啊。”
当天下午,武安国在走出掖县的城门时,见身边已经没有黄巾士卒跟随,对着武安邦说道。
“是有些顺利了。”
武安邦同样点了点头,
“不过怎么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啊。”
“对,我回去以后就安排人手过去监视。”
武安国同样点了点头,脸上一股喜气,和来时候的苦瓜脸完全不同,当然,解决了东莱县一个心头大患的武安国高兴也是正常的,不过在此期间还有一件事,彻底解决了堵在武安国心里好几年的憋屈。
那就是孙凤在唱白脸的时候,管亥听着武安国、武安邦提出的要求,可能内心不忿,就在一旁唱黑脸,但是武安国的火爆脾气自然也不会让着管亥,于是两个人顶了起来,互相在口头要求单挑。
武安邦和孙凤对视一眼后,不仅相互笑了一下,不仅没有阻止,反而同意,这让管亥和武安国反倒是有些一愣,两边谈的很顺利,怎么就一言不合的准备开打了?
不过也就一愣,一个心理几年的不满想要发泄,一个堵在心里几年的憋屈想要证明自己,所以两人在得到其他人员的默认后,也当仁不让的摆下场子,开始比斗起来。
事实证明,武安国虽然当上了让自己苦恼的东莱郡太守,但一身的武艺不仅没有落下,反而大为长进,而明明没有什么事情,但因为太平教失败,有些丧失理想和目标的管亥反而进步不大。
虽然管亥在武艺上还是稍强于武安国,不过两人居然打了近百回合没有分出胜负,两人还想再打时,被孙凤、武安邦同时阻止,而发现自己实力已经被武安国赶上来的管亥也不在挑刺,于是双方很快的商讨结束,也避免了留宿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必要的麻烦。
“太顺利也不是好事。”
不过相对于直肠子,头脑比较简单的武安国,武安邦自然考虑的要多一些,孙凤答应的那么痛快很明显有些不符合常理,要知道现在青州黄巾余部已经休养生息了三年,即便没有翻盘的打算,或者说能力,但其本身的实力依然不可小瞧。
单单从一路上跟着武安国而来的近万黄巾士卒就能明白,此处的黄巾余部,单单当前展现出来的实力就不弱于武安邦、武安国两方的联合,也就是说在地位可以说是平等的情况下,孙凤似乎没有理由接受单方面的强迫手段,最起码也要争取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利益。
再说了,曹操在济南进行的打砸庙宇的行为,孙凤身为前太平教青州渠帅,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在明知道武安邦、武安国怕此事引发席卷整个青州黄巾余部叛乱时,居然直接自缚双手,这难道不算把济南的黄巾给卖掉么。
“出卖?”
武安邦回味自己想到的方面,再回想起之前在和孙凤谈判时的场景,以及进入掖县的各种情况。
“好像有这个可能。”
首先让武安邦印象深刻的就是,孙凤身上的气质和打扮不再像之前那样锋芒逼人,或者说内敛了很多,如果说之前的孙凤作为青州太平教渠帅,夹杂着天下大势,带着青州黄巾席卷青州,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话。
刚刚看到的孙凤反而让武安邦感觉到了一丝张角的感觉,或者说是风仙道骨的感觉,除了气质内敛,身上的衣服朴素不少,就连之前说话的语气中包含的极度自信和狂妄,都变得随和和沉稳,当然细细品味,依然还有一些自信的里面。
其次在孙凤的府邸,谈判的时候,孙凤身边除了管亥以外,也就只有1-2名武将打扮的,面孔较为陌生的人呆在一边,而且全程都没有发话,以孙凤和管亥为首,要知道管亥还是发出了一丝不满的情绪。
由此看来,孙凤很有可能是失势了,或者说因为他的投降决策或者孙凤性格的改变,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渐渐导致其他青州渠帅并不再以孙凤唯首是瞻,也就是说,在东莱郡的黄巾余部很有可能并没有多少实力,不过这也不是孙凤配合的理由。
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武安邦自然无从知晓,但孙凤身上那依然保留的那一丝自信,让武安邦相信必然不是因为失势,孙凤才改变了自己的性格。
那么也就是说孙凤是主动改变自己的性格,从众人眼里不可一世的天才变成了一个经历过失败,壮心不在,归隐田园的领袖,这样说来,也难怪那些智力不高,观察力欠缺的黄巾武将们会渐渐不再听从孙凤的指挥。
“那么现在就有两种可能性。”
虽然武安邦猜出了孙凤的地位可能已经下滑很多,但在之前的一些言语交锋中,武安邦明白孙凤心中对于太平教依然忠心不二,要知道黄巾余部中也有不少人才,武安邦自然要试探一番。
那么在孙凤依然忠心太平教的前提下,此番退让的行为就有了两种比较合理的解释了,
第一,那就是孙凤想要夺回权力,身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