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明墨客>第0021章 方克勤

冬日的天色,夜幕降临的早,尽管此刻才酉时刚过,可是屋内已经有些昏暗,需掌灯方可看清。

一路走来,寒风呼啸,雨点落在斗笠、蓑衣上啪啪作响。

郑长生被母亲牵扯着,来到位于村西口和方家村交界的学堂门前。

篱笆小院,在风雨中显得有些孤零。

推开竹制院门,沿着青砖铺就的小道,走了进去。

道旁,梅花傲然枝头,芬芳馥郁,粉红色的花瓣上,晶莹剔透的雨珠儿顽皮的滑落。

梅、兰、竹、菊,梅为四君子之首,通常文人雅士甚爱其孤芳淡雅。

梅、松、竹又号称岁寒三友,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又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夫子全名陆繁,字墨村,文人高士也。明洪武开朝立国,恢复汉家河山。

放牛娃朱元璋登基称帝,尊儒重道,遂请之出山,蒙学以孩童,授圣人之学,育国之良才。

曾恩旨于他使中枢,以年老体衰推却之,最后领受了这个闲云野鹤一般的差事。

若非他年愈古稀,无心向士的话,恐早位列朝堂矣。

草堂内,一盏油灯一局棋,对坐身影二三人。

两人手谈,一人围观。

和夫子对局的是一位青衫中年文士,手捻须髯,正陷于沉思中。

旁坐一小童,十岁左右,不时地斟茶续水,伺候在侧,郑长生并不认识。

应是中年文士带来的童子,因为夫子一人食,百家养,早已为村中妇孺皆知之事,从未听说有人在他身侧伺候。

今日轮到郑长生家提供饭食,夫子事先使老族长找李秀英说过,“有朋自远方来,农家浊酒待,家常菜蔬伺之即可。”

夫子的友人前来,岂能寻常饭食待?这李秀英哪里肯?

就是别的家庭给夫子送饭食,也不会敷衍了事的。都是把家中最好的吃食奉献出去。

这也可见此间的民风淳朴,对夫子的尊崇之情。

李秀英手里握着几十贯的财富,又有求于夫子,当然不能马虎草率。

酒是从金宁县城买来的醉仙酿,佐酒之菜,是煮的烂熟的五花肉,还有闷好的香喷喷的鸡子,外加两样时令菜蔬,用一雕花食盒盛之。

夫子在她的眼里,那已经是高不可攀的圣人了,夫子的朋友那也应该是饱读诗书的大儒才是,岂能以寻常粗鄙饭食待之?

儿子整日里在家里研读,时不时的要去学堂跟夫子讨教学问,虽然儿子尚未入夫子门下,可是也跟正式的弟子也无异样。

夫子说了,就是在学堂也不一定有在家自己钻研来的好。还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人的学问不在于师父教了多少,而是靠自己领悟了多少。

另外,学堂学童众多,要照顾大多数,那么郑长生就不能兼顾之。

还是在家自己修行,有疑难来学堂求教即可。

是以,今日他按照老族长的吩咐,带儿子一起来学堂,目的就是让儿子跟夫子和夫子的友人,讨教一下学问。

同时,她也有意的让儿子,展露一下学识,让饱学大儒指点一二,那将是受益匪浅的啊。

她是带着小心思来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郑长生母子的到来,并未影响到夫子和青衫文士的对弈。

夫子只是点头微笑示意,李秀英放下食盒,拉着儿子站在一旁观看。

貌似棋局到了关键节点,二人神情凝重,每下一子都沉思良久。

这盘棋应当是黑胜白负,夫子执白棋,看情况已经输了半目。

郑长生是学过围棋的,虽然是业余棋手,棋艺不是很高深,但是胜负之棋还是看的出来的。

夫子陆繁沉吟了片刻,放下手中的棋子哈哈大笑:“克勤老弟的造诣,今非昔比啊,老夫自愧不如,这盘负于你,我是口服心服。”

那中年文士拱手施礼,笑曰:“墨村兄,落子看似闲庭信步,却步步玄机,小弟甚为叹服!今日如非精力不济,是不会输于在下的,实在是胜之不武啊。”

他转过头对身边的童子言道:“孝孺吾儿,可曾悟到夫子奕理一二?”

童子起身,躬身施礼道:“父亲,孩儿愚钝,夫子奕理高深莫测,只悟得点滴尔。”

父子二人,一问一答,皆儒雅有序。

看的李秀英一愣一愣的,还真是大儒呀!连孩子都教导的这么谦卑恭逊,她都有点羡慕那童子了。

同时也有点自卑起来,自己的半瓶水学问,教导儿子实在是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啊。

如果有这样的大儒教导儿子,以儿子的聪慧程度,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她的小心思哪里瞒的过夫子的眼,本来他今日让李秀英带儿子来就有推介郑长生之意。

自己的年岁大了,教几个顽童,识文断字的还行,可是真要他下功夫去教学生,他的精力还真是不够用的。

郑长生这孩子,他喜欢的不得了,可是奈何自己老眼昏花,实在是没有精力去教导。

今日邀约旧友前来,就是商讨学堂的问题,另外重中之重就是郑长生这孩子。

还有本不该李秀英送饭的,他是特意安排老族长告知,并且嘱咐一定要带生哥儿前来。

就是要在老友面前交代一二。

他拉过郑长生的手对青衫文士道:“克勤老弟,你考虑的如何?愚兄年事已高,本欲归乡养老,可奈何心有所忧。

如果


状态提示:第0021章 方克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