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讯公司有着众多的竞争对手,而玉信公司的竞争对手也不少。
这其中,就不能不提到该行业领先的企业亚新科技。
这家国内通讯软件服务行业龙头企业亚新科技今年就会在纳斯达克上剩
---
亚信(a),无论在中国电信业还是风险投资领域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it产业最早一批海归创业企业,这家公司远远地走到了大多数创业企业的前面,从1995年开始,七年时间铺就了中国60以上的internet基础网络并提供大量应用软件产品,逐步奠定了它在中国电信行业的地位。
亚信的成功,成就了中国风险投资史上一个经典中的经典。
亚信自创建之初便与风险投资结缘,经历了从使投资人、机构投资者到基金投资、战略投资几番融资,最终于2000年3月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成为国内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具可证性的vc案例,其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和融资需求、各类投资方在融资过程中的技术操作以及对企业内部产生的影响都极具代表性。
亚信上市前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1、1993-1995,使投资,第一桶金;
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开始出现,留美多年的田溯宁和他的创业伙伴敏感地发现一个商机,即利用internet技术创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为中国和美国提供双向的信息服务,将中国企业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介绍给美国,同时将美国经济及美国企业的信息传递给中国。
1994年,以50万美元使投资为基础,田溯宁、丁健等几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达拉斯创建了internet公司——亚信(a),希望公司未来的业务能够拓展到整个亚洲地区。刘耀伦先生出任董事长,总裁田溯宁、技术总监丁健为公司董事。
1主干网基本铺设完毕,而国内的internet还是一片空白,硬件技术的不平衡无形中卡断了亚信的双向信息服务,业务难以为继。在内部原因和外部互联网氛围的影响下,亚信决定放弃信息服务业务,先将internet网络技术引入中国。
2、1995-1997,机构投资,遭遇困境;
1995年3月,亚信总部移师北京,定名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当时,美国,亚信顺利承接了北京、上海两个节点的工程。国内拥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公司并不多,很快,大批项目找上门来,亚信开始步入发展轨道。
经刘亚东介绍,时任万通实业集团总裁兼万通国际集团董事长的王功权认识了田溯宁和丁健,这位触觉敏锐的“民营企业家”非常看好亚信的发展前景,愿意以25万美元换取其8的股份。在他的鼓励下,刘亚东也加入了亚信的创业团队,负责公司运营。
但是,这场类似风险投资的交易却没有得到董事会的理解,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万通要求的是看得见的回报,而短时期内,亚信并不能给予这样的保证。八个月后,迫于董事会集体压力,王功权不得不提出撤资。直至一年后,亚信才勉强以50万美元回购了万通国际在亚信的股份。
这次不规范的融资严重地打击了亚信,一度创业者们甚至怀疑公司是否真的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资金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公司内部暴露出许多管理上的弊病……危难之际,亚信创始人将新的融资计划正式纳入日程,而此时,风险投资成为他们首选的融资对象。
3、1997-2000,基金风投,成功跃迁。
1997年1月7日,亚信的主要创业者在美国召开了一次会议,大家对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达成共识,一致希望引入创业投资、引入外部投资饶经验和帮助、引入职业经理人(尤其是财务总监),从而帮助公司摆脱发展资金、内部管理以及治理结构的困境。
同年6月,亚信邀请美国投资银行robertpany作为融资中介,一边完善商业计划书、研究公司的市场、竞争、产品、核心竞争力等;同时,确定了近十家风险投资机构作为目标,虽然各家机构对亚信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愿意投资的仍占大多数。最后,亚信落定y(富达)三家作为联合投资者,促成帘时亚洲最大的一次技术融资。
最初,华平、中创都有意单独投资,富达则表示无论谁投,它都愿意跟投。
不过经过权衡以及多次沟通,最终协调的结果是:三家机构联合投资,华平领投。为防止未来华平和中创在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出现分歧,富达充当了中间饶角色。
1999年4月,公司高层开始考虑挂牌上市的问题。对于当时的it企业,ipo是比较通行的方式,为保险起见,亚信决定以新一次融资作为上市的铺垫,并如愿找到了一个战略型创投公司intelcapital。
亚信明晰的财务状况和管理制度加速了尽职调查的进行,谈判后,双方很快达成协议,intel投资2000万美元,获得对方8的股份。
2000年3月3日,亚信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剩时机把握得相当好,亚信估价12亿美元,当日超额认购50倍,共计融资1.38亿美金。
通过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it公司与风投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成功的融资案例,为国内it界津津乐道,并为中国企业的融资发展,指明了一条成功的模式。
亚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等各方面问题是任何高科技创业企业都难以避免的,也因此,其随之产生并证明是相对可行的融资途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