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局的平台对战终于又开始了。还是那一副4vs的地图,还是自己选择战力类别。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刘森已经非常熟悉了的,按照着自己的思路和需要,还有习惯,开始进行基地建造和战力生产了。而按照刘森的习惯,他一口气先进行了矿石精炼厂,兵营,然后是生产工程师,之后再派遣那名刚刚生产出来的工程师进入到了那一座科技钻油井进行占领,以获得那源源不断的大量的资金,来维持着他们的游戏所需要的大量的资金。再接下来,刘森一下子接连建造了三座战车工厂,而刘森只所以这样做,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款地图里面,由于资金充裕,生产速度十分之快,所以,完全可以实现三座战车工厂同时工作的情况,这样的话,便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战车生产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战车生产的速度。那为什么刘森又一次建造起了三座战车工厂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资金十分充裕、生产速度十分迅速的前提之下,如果只是拥有一座战车工厂的话,那么实际的生产速度则肯定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建造起了两座至三座战车工厂的话,那么其生产速度便会达到一座战车工厂的二到三倍之多了。
之后,刘森又建造起了维修工厂。
同样的,刘森只所以这时间这么紧张的情况之下,仍然要进行建造维修工厂,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只有建造起了维修工厂,才可以生产基地车种子。而只要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基地车,那么,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即使现有的建造总厂被敌军给击毁了,因为自己还存储着一定数量的基地车,就好像有着很多的种子一样,所以,自己便会有着用不远的基地车,自然也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了。对于这一点,无论是打哪一次战斗的时候,刘森几乎都是不会忘记的。也只有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以后的生产和作战之中,也才会有着更加足够的信心,也才会有着更加充分的勇气来面对敌军,争取让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
而在接下来的建造之中,刘森也在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建造出了空指部、作战实验室、核子发电厂、间谍卫星等一些必要的军事设施,然后,他这才长长了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森便仍然快速地升级作战实验室和战车工厂,然后便开始大批量地生产那种可以极速瞬移的天启战车,自然都是一星级别的。刘森这一回也多了一个心眼,在总的作战策略上,刘森觉得,不能够再让对方看透自己的作战意图了,不然的话,你有矛,人家便会有盾,无论你出什么招术,人家也都会出招相拆。这样的话,获胜的机率自然也就少得多了。
就像刚才的那一场对决,自己只所以让山雨和林风抢得了先手,也正是因为他们两个成功地掩盖了自己的战术意图,自己才会被打败的。教训自然是深刻的,足够自己好好地反省一阵子的。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什么战法,本质上都是充分发挥兵力的作战效能,无论是从时机,还是从地形方面,都要抢得先手,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这样的话,才能够抓紧战役的主导性,使战役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不断地转化。这便是军事的本质。而在上两次的作战之中,刘森都是以先下手为强的理念,一边紧张地建造、生产,一面已经迫不及待地派出了自己的所有的战力过去…——而自己只所以那样做,当然也有自己的道理,那就是让对手疲于应对,打乱对手的布署,从而为自己这边的建造、生产和战力布署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从战役的一开始,就处于一种领先的地位和优势。
而且,刘森这一手也是屡屡得手,可以说是屡试不爽。这在以前的作战之中,无论是平台对战,还是练级作战之中,都是这样的。可是,今天,他所面对的对手,却是跟自己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所以彼此间实在是太过于熟悉了,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原因,在第一局的时候,这一手还很有效,可是在到了第二局的时候,却不行了。所以,必须得改变战术方式,不能再让对方一下子就把自己给猜透了。
在接下来的战力生产中,刘森只是一个劲儿的进行着极速瞬移性天启战车的生产。由于此时他的基地之内也是建造起了三座战车工厂,所以战车的生产速度特别之快,而且生产资金又绝对地充足,根本就不用担心生产资金会缺乏的事情。一边进行着这种极速瞬移天启战车的生产,刘森的心里,一个险恶的作战计划,已经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而在山雨和林风那边,此时他们两个却正在大力在进行着超时空军国兵的生产。这时,山雨和林风也都在纳闷了:这个刘森这一回到底在搞什么鬼啊?怎么不像前两场那样,先给他们来一个下马威了?而自己这边,还已经布署好了一大片的战力,都集结在自己基地的入口处,准备着跟刘森前来的入侵战力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阻击战。在上两场的作战过程中,刘森的这种先下手为强的战术,确确实实地让自己吃了大苦头,直弄得自己一方面防不胜防,另一方面让自己疲于应付。人家的攻击部队来了,自己总得去迎战吧?可是,也不能只是去迎战敌军,而停止了自己这边的战力生产啊?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