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帝的性子,芳华是了解的,少年登基被苏家把控多年,独揽大权之后便喜欢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他既然能提出合葬,就必定会提前与齐皇后通气。
齐皇后答应,则太子登基,帝后合葬,皆大欢喜。
齐皇后不答应,则太子登基,皇后惨死,母族凋敝,悲剧收场。
这才是光熹帝一贯的作风。
“那她方才都跟你说了些什么?”
“母后给我下了一道懿旨,让我当了皇帝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能落泪,不管遇到什么姑娘都不能动情。”
“你母后说得对!”芳华赞同道:“她是为了长远考虑。”
说着,伸手将赵熙肩头的碎雪拂去,“熙儿,不管你将来走多远站多高,姑父姑母,还有三郎一家,永远都会是你背后最坚实的盾牌,我们这儿,便是你的家。”
……
东宫和坤宁宫的一举一动,早有人详细说给了光熹帝。
听完汇报,光熹帝轻哼,“还算她有些远见,不至于太蠢。”
随后,吩咐崔公公,“既然已经答应,就不必在宫里耗着了,让人准备一下,送出去静养。”
崔公公犹豫道:“要不要让人去东宫通报一声?”
“这宫里眼线何其的多,皇后要出宫,这么大的动静,还用得着通报?”
崔公公当即明白帝王的意思,这是不希望太子再去见皇后,他道了声奴才遵旨,便下去安排出宫事宜了。
……
芳华几人在东宫坐了将近两个时辰,离开的时候,在宫道上碰到乾清宫的御前太监。
御前太监对着陆行舟和芳华行了一礼,“侯爷,侯夫人请稍等,皇上有东西要交给二位。”
芳华顿住脚步,“什么东西?”
“圣旨。”
御前太监说完,陆行舟、芳华、宋巍和宋元宝四人便跪了下去。
小太监开始宣读。
圣旨上说,长宁侯夫人救驾及时,特封为护国公主,恢复皇族身份,重上玉牒。
芳华有些惊愕,惊愕过后,是止不住的心疼。
兄长这是料准自己不剩多少日子了,想把所有的遗憾都弥补完。
闭了闭眼再睁开,她声音清朗,“臣妹赵寻音,接旨。”
这一小插曲过后,几人继续出宫。
宫里安排了马车,赵寻音和陆行舟一辆,宋元宝和宋巍一辆。
终于能随意说话,宋元宝忍不住嘀咕,“这次救驾,明明爹也有功,皇上为何不封赏你?”
------题外话------
重上玉牒,以后作者旁白就写成“赵寻音”啦!